康熙道:“老婊子到底是甚麼來源,現在毫無線索可尋。她乾此大事,必有同謀之人。她獲得經籍以後,必已連續偷運出宮,要將這六部經籍儘數追回,那就可貴很了。幸虧太後言道,要尋覓大清龍脈的地點,必須八部經籍一齊到手,就算得了七部,隻要少了一部,也是無用。我們隻須把康親王和吳三桂手中的兩部經籍拿來毀了,那就承平無事。我們又不是去尋龍脈,隻消不讓人得知,那就行了。不不對了父皇所賜的經籍,倘若今後尋不返來,我實是不孝。哼,建寧公主這小……小……”
韋小寶道:“王爺,你不必難堪。做兄弟的一條小性命……”左手抓住本身辮子,右手在本身頭頸裡一斬,做個雙手捧著腦袋奉上的姿式,說道:“已交了給你,隻要不是風險皇上的大事,甚麼事都聽你叮嚀。”
康熙當時便想起了父皇要韋小寶帶返來的話:“天下事須當順其天然,不成強求,能給中原百姓造福,那是最好。倘若天下百姓都要我們走,那麼我們從那邊來,就回那邊去。”記得順治又說:“我滿清唾手而得天下,實是天意,這中間當真非常幸運。我們不成存著久居中原之心,可彆弄得滿洲人儘數毀滅於關內,匹馬不得出關。”
次日淩晨,將鑲白旗經籍的羊皮麵縫好,黏上封皮,揣入懷中,逕去康親王府。
康熙一驚,心想此事倒是大有能夠,叫道:“傳尚衣監!”
康熙哈哈大笑,說道:“他媽的,前無前人,後無來者!你這傢夥聰明聰明,就是不學無術,不肯讀書。”韋小寶笑道:“是,是。主子幾時有空,得好好讀他幾天書。”
兩人聯袂出宮,乘馬來到王府。康親王昌大接待,極儘禮數,這一次卻無外客。飯罷,康親王邀他到書房當中,說些閒話,讚他代皇上在少林寺削髮,積下無數功德善果,又讚他年紀悄悄,竟已做到禦前侍衛副總管、驍騎營都統,出息實是不成限量。韋小寶謙遜一番,說今後全仗王爺提攜種植。
過了一會,一名老寺人走進書房叩首,是尚衣監的總管寺人。康熙問道:“查明白了嗎?”那寺人道:“回皇上:主子已細心查過了,這件僧袍的衣料,是北都城裡織造的。”康熙嗯了一聲。韋小寶這才明白:“本來皇上要查那矮冬瓜的來源。衣料是京裡織造,就查不到甚麼了。”那寺人又道:“不過那套男人內衣內褲,是遼東的繭綢,出於錦州一帶。”康熙臉上現出憂色,點點頭道:“下去罷。”那寺人叩首退出。
來到侍衛房中,隻見康親王一手拿著茶碗,坐著呆呆入迷,眉頭皺起,深有憂色。他一見韋小寶出去,忙放下茶碗,搶上來拉住他手,說道:“兄弟,多日不見,可想殺我了。”
韋小寶明知他為了失卻經籍之事有求於己,但見他如此親熱,也自歡樂,說道:“王爺有事,派人叮嚀一聲就行了,賞酒賞飯,卑職還不巴巴的趕來麼?你如許給麵子,卻本身來找我。”康親霸道:“我家裡已預備了梨園子,就怕兄弟冇空。這會兒能疇昔坐坐嗎?”韋小寶笑道:“好啊,王爺賞飯,隻要不是皇上叮嚀我去辦甚麼急事,就是我親生老子死了,卑職也要先擾了王爺這頓飯再說。”
康熙道:“隻怕你料得對了,這矮冬瓜說不定跟吳三桂有些乾係。”韋小寶道:“主子可不明白了。”康熙道:“吳三桂之前鎮守山海關,錦州是他的轄地。這矮冬瓜或許是他的舊部。”韋小寶喜道:“恰是,皇上賢明,所料定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