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_第429章 鹿鼎記(179)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康熙道:“我們如先出兵,倒給天下百姓說我殛斃功臣,說甚麼鳥儘弓藏,兔死狗烹。不如先行撤藩,瞧瞧三人的動靜。倘若他們遵旨撤藩,恭敬天命,那就罷了;不然的話,再出兵討伐,這就師出馳名。”

韋小寶道:“皇上料事如神,主子佩服之至。比如唱戲,皇上問道:‘上麵跪的是誰啊?’吳三桂道:‘臣吳三桂見駕。’皇上喝道:‘好大膽的吳三桂,你怎不抬開端來?’吳三桂道:‘臣有罪不敢昂首。’皇上喝道:‘你犯了何罪?’吳三桂道:‘主子不肯撤藩,想要造反。’皇上喝道:‘呔,大膽的東西!韋小寶!’我就一個箭步,上前跪倒,應道:‘小將在!’皇上叫道:‘令箭在此!派你帶領十萬大兵,討伐反賊吳三桂去者!’主子接過令箭,叫聲:‘得令!’飛起一腿,往吳三桂屁股上踢去,頓時將他踢得屁滾尿流,嗚呼哀哉!”

戶部尚書米思翰道:“自古聖王治國,推許黃老之術。西漢天下大治,便因蕭規曹隨,為政在求清淨有為。皇上聖明,德邁三皇,漢唐亂世也少有其比。皇上沖年接位,秉政以來,與民歇息,協和四夷,天下俱戴德德。以臣膚見,三藩的事,隻是依老端方辦理,不必另有更張,自必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聖天子垂拱而治,也不必多操甚麼心。”

韋小寶道:“皇上明鑒:主子對國度大事是不懂的,隻不過吳三桂對主子說過一句話,他說:‘韋都統,今後有甚麼變故,你不消憂愁,你的都統職位,隻要上升,不會降落。’主子就不懂了,問他:‘今後有甚麼變故啊?’吳三桂笑道:‘時候到了,你天然曉得。’皇上,吳三桂是想造反。這件事千真萬確,這會兒隻怕龍袍也已做好了。他把本身比作是猛虎,卻把皇上比作是黃鶯。”

次日,康熙命湯若望、南懷仁二人在南苑操炮,由韋小寶陪了羅刹使臣觀操。那使臣見炮火鋒利,射擊精確,悄悄欽服,請南懷仁轉告天子,羅刹國攝政女王決意和中國修好,永為兄弟之邦。

眾大臣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均想:“寶石很大,可惜帽子太小。”這句話言下之意,顯是頭上想戴頂皇冠了。

康熙微微一笑,說道:“我是叫你想主張,可不是來聽你說歌功頌德的言語。”

康熙又拿起另一道奏章,道:“這是耿精忠的,他說:‘臣襲爵二載,心戀帝闕,隻以海氛叵測,未敢遽議罷兵。近見平南王尚可喜乞歸一疏,已奉前旨。伏念臣部下官兵,南征二十餘載,仰懇皇仁,撤回安插。’一個在雲南,一個在福建,相隔萬裡,為甚麼兩道摺子上所說的話都差未幾?一麵說不能罷兵,一麵又說哀告撤回。這幾個傢夥,還把我放在眼裡嗎?”說著憤怒忿的將奏章往桌上一擲。

康熙哈哈大笑,問道:“你想帶兵去打吳三桂?”

韋小寶聽了世人的言語,話中大掉書袋,固然不大懂,也知均是主張不撤藩,心中焦心起來,忙向索額圖使個眼色,微微點頭,要他出言反對世人的主張。

韋小寶想起施琅、黃總兵等人,何故竟無一人還報,想必是因主帥在海上失落,他是皇上跟前的第一大紅人,皇上大怒,必然會以“失誤軍機、臨陣畏縮、陷主帥於死地”等等罪名相加,大師恐怕殺頭,就此流落在通吃島四周海島,再也不敢返來了。滿洲發兵之初,軍法極嚴,接戰時如一隊之長陣亡而部眾撤退奔逃,常常全隊正法,至康雍年間,當年遺法猶存,是以旗兵精甚,所向無敵。韋小寶因而派了兩名使者,指導了通吃島和神龍島的路子,去召施琅等人回京。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