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來到一處鎮上,離農戶大屋另有二十餘裡,一行人到一家飯店打尖。這時大家已換了便服,將吳之榮點了啞穴和上身幾個穴道,卻不捆綁,以免駭人耳目。世人圍坐在兩張板桌之旁。無人願和吳之榮同桌,雙兒怕他逃脫,單獨和他坐了一桌,嚴加監督。
飯菜奉上,大家正吃喝間,十幾個官兵走進店來,為首一人是名守備,店外馬嘶聲不斷,兩名兵士自行打水飼馬。一名把總大聲呼喊,叮嚀從速殺雞做飯,說道有告急公事,要趕去京裡報訊。掌櫃的喏喏連聲,催促店伴服侍官老爺,親身替那守備揩抹桌椅。
韋小寶從右手袖筒裡取出吳六奇那封信來,拿到吳之榮麵前,身子一側,遮住了那信,說道:“就是這封信,是不是?你瞧清楚了,事關嚴峻,可不能弄錯。”吳之榮道:“是,是。恰是這封,那是決計不會錯的。”韋小寶道:“很好。”將那信支出右手袖筒,回坐椅上,說道:“吳知府,請你臨時退下,我跟撫台大人、藩台大人兩位商討。看來我們三人的功名繁華,要端賴你吳大人了,哈哈。”
韋小寶淺笑道:“吳知府訊息非常通達,他說西南有一名手握兵馬大權的武將,日內就要起兵造反。他這一起兵,可乖乖不得了,天下震驚,皇上的龍廷也坐不穩了,說不定我們的人頭都要落地。是不是?”吳之榮道:“是。不過三位大人洪福齊天,那天然逢凶化吉,罹難呈祥,定是百無忌諱的。”
那師爺持續讀下去,敕旨中勸諭處所官民不成附逆,就算已誤從賊黨,隻要悔罪歸誠,也必不究既往,親族在各省仕進居住,一概不予連累,不必疑慮。聖旨中又道:
第四十一回
韋小寶笑道:“吳知府請坐。”吳之榮道:“是,是。多謝大人賜座。”屁股沾著一點椅子邊兒坐了。韋小寶道:“吳知府,你有一件大事來跟兄弟商討,固然你再三說道,不成讓撫台大人和藩台大人曉得,不過這件事非常嚴峻,隻好請兩位大人一起來談談,請你不成見怪。”吳之榮神采非常難堪,忙起家向韋小寶和撫藩三人存候,陪笑道:“卑職大膽,三位大人明鑒。這個……這個……”要待粉飾幾句,但韋小寶已開門見山的說了出來,非論說甚麼都難以粉飾。巡撫和佈政司二人的神采,天然要有多丟臉便有多丟臉了。
韋小寶聽一句講解,讚一句:“皇上寬弘大量,冇罵吳三桂的奶奶,算得是很客氣了。”
張勇、趙良棟、王進寶、孫思克,以及李力世等在側旁聽,均想:“聖旨中隻說天子待他好到不能再好,斥責吳三桂忘恩負義,不提半句滿漢之分,也不提他如何殛斃明朝王室,可非常高超,好讓天下都覺吳三桂造反是大大的不該。”
韋小寶喜道:“雄師未發,糧草先行。三位想得殷勤,皇上必然非常歡樂。”
韋小寶聽了師爺的講解,不住點頭,說道:“皇上待這反賊的確不錯,半分冇吹牛皮。像我韋小寶,對皇上忠心耿耿,也不過封個伯爵,要封到親王,路還差著這麼一大截呢。”
馬佑和慕天顏均想:“這吳知府說的,是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欽差大人冇學問,還道是先發財、後發財。”兩人老成練達,也不說穿。那知“先發製人”這句成語,韋小寶從小就聽平話先生說過無數遍,這一次卻不是冇學問,而是裝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