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_第61章 碧血劍(6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崇禎此次召見袁崇煥,對他言聽計從,信賴之專,恩遇之隆,實是罕見。但不幸得很,袁崇煥這奏章中所說的話,一句句無不猜中,終究被正法刑。這使我想起文征明的一首詞來。他見到宋高宗親筆寫給嶽飛的敕書,書中言辭親熱非常,有感而作了一首〈滿江紅〉,此中有一句:“慨當初倚飛何重?厥後何酷?”崇禎對待袁崇煥,實也令人慨當初倚之何重,厥後何酷。

崇禎接到這道奏章,再加獎勉,賜他蟒袍、玉帶與銀幣。袁崇煥領了銀幣,但以未建功勞,不敢受蟒袍玉帶之賜,上疏推卻了。

袁崇煥又請東西,說:“建州籌辦充分,東西鋒利,馬匹矯健,久經練習。此後解到邊陲去的弓甲等項,也須精利。”崇禎即諭代理工部尚書的左侍郎張維樞:“此後解去關遼的東西,必須鑄明監造司官和工匠的姓名,如有脆薄不堪利用的,便可究查查辦。”

“羅雀掘鼠”是唐張巡的典故。張巡在睢陽被安祿山圍困,死守日久,軍中無食,隻得張網捉雀、掘穴捕鼠來充饑,但仍死守不平。羅雀掘鼠是不得已時的苦體例,遭到仇敵包抄,隻得苦挨,但怎能希冀兵士在平時也都有這類精力?周延儒乘機誹謗,崇禎在這時已開端對袁崇煥信心擺盪。他提到袁崇煥以“清慎為己任”,彷彿對他的“清”也有了思疑。崇禎心中彷彿如許想:“他自稱是清官,為甚麼卻不竭的向我要錢?”

袁崇煥多次上疏請餉。崇禎對諸臣說:“袁崇煥在朕前,以五年複遼、及清慎為己任,這缺餉事,須講究長策。”又說:“關兵動輒鼓譟,各邊效尤,如何得了?”

那知百官眾口一辭,都請皇上發內帑。新任的戶部尚書極言戶部無錢,隻要連續籌措發給。崇禎說:“將兵者果能待部下如家人父子,兵卒自不敢叛,不忍叛;不敢叛者畏其威,不忍叛者懷其德,如何有鼓譟之事?”

周延儒揣摩到了崇禎情意,又乘機誹謗,說道:“臣不敢禁止皇上發內帑。現在安危在呼吸之間,急則治本,隻好發給他。但是決非長策,還請皇上與廷臣定一耐久的方策。”崇禎大為同意:“此說良是。如果動不動就來請發內帑,各處邊防軍都學樣,這內帑豈有不乾枯的?”崇禎越說越怒,又憂形於色,統統大臣個個嚇得戰戰兢兢,誰也不敢說話。[79]

締結和約或停止戰役構和,會減弱本國的士氣民氣、形成社會混亂、侵害作戰儘力、粉碎與軍事聯盟者的聯盟乾係、影響當局名譽?還是並無嚴峻不良結果?

大學士劉鴻訓等都奏,請給袁崇煥大權,賜給他尚方寶劍,至於王之臣與滿桂的尚方劍則應撤回,以同一事權。崇禎以為對極。應予照辦。談完大過後,賜袁崇煥酒饌。

為了與滿清作戰,萬曆末年已減輕了對官方的蒐括,天啟時再加,到崇禎手裡更大加而特加,到末年時加派遼餉九百萬兩,練餉七百三十餘萬兩,一年當中單是軍費就達到二千萬兩(萬曆初年天下歲出不過四百萬兩擺佈),國度財務和天下經濟在這壓力下都已瀕於崩潰。明末民變四起,首要啟事便在百姓承擔不起這沉重的軍費開支。[85]

軍餉該當由戶部(財務部)付出,那是公帑,崇禎年間,除了每年應收的賦稅賦稅以外,還加派“遼餉”(指定用於對於滿清的軍費)、“練餉”(指定用於練兵),兩項軍費的加派在崇禎末年每年超越二千餘萬兩。在崇禎初年,當會少一些,但也不至於對錦州、寧遠的國防軍隊欠餉達四個月之久。錦寧火線是當時最首要吃緊的國防要地,彆的處所能夠欠餉,錦寧火線千萬不能欠。公家庫房冇有錢,天子的私房錢(內帑)卻多得很,告急關頭,向天子暫借私房錢,也是合情公道之事。但崇禎立即不捨得而勃然大怒。據《明季北略・卷五》載,當李自成在山海關外打了敗仗而倉促逃離北京之時,發明皇家內庫“舊有鎮庫金積年不消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兩,鐫有永樂字。”如許大筆銀兩,借出來發清欠餉,何樂而不為?士氣大振之餘,還可進而光複遼東,同時施助哀鴻,減弱“流寇”的力量。把幾千萬、幾千萬銀兩積在內庫當中,不知又有甚麼好處?寧遠兵變索餉,厥後以七萬兩銀子處理,可見發清欠餉,並不需求一筆很大的款項。三千七百萬錠銀子,每錠五百兩恐怕太多了些,就算每錠隻要十兩,一共也有靠近四億兩的钜款。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