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白紋章_第三章 好一個大胖和尚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張君寶從小在少林寺長大,從未伶仃下過山。雖是常聽師兄師伯們報告,如何下山化緣,雲走四方等等,但是“飲水方知開源不易”。現在是第一次化緣,當真是難乎其難。無法又腹內咕咕無糧,為了能填飽肚子總要舍卻麵子。張君寶遲疑再三,深吸兩口氣,走到一個饅頭鋪前。

張君寶盤算主張,起家出來,到了寺門以外。從南鬥寺廟門前去下一望影影綽綽,屋宇模糊,本來這山下不遠處就是一座城鎮。山前比起後山的崎嶇荒涼倒是另一番氣象,樹林雖密卻錯落有致。一條石階層疊而下,階畔護欄支離破壞,雖年久失修,倒不失昔日澎湃之相。

(承平車:古時般載裝運貨色的馬車。上有箱無蓋,箱如構欄而平,板壁前出兩木,長二三尺許。駕車人在中間,兩手扶捉鞭鞍駕之。車兩輪與箱齊,後有兩斜木腳拖夜。中間懸一鐵鈴,行即有聲,使遠來者車相避。仍於車後係驢騾二頭,遇下峻險橋路,以鞭嚇之,使倒坐綞車,令緩行也。可載數十石。)

那承平馬車驟但是停,拴的大酒桶麻繩兒卻“吱吱嘎嘎”擰著圈兒,愈發垂垂變細。隻聽“橐”地一聲悶響,麻繩斷開,最頂層的一隻大酒桶迎著大胖和尚巍然砸落。這大酒桶起碼也得三四百斤,圍觀人眾無不替這和尚捏了一把盜汗。

饅頭店的小伴計瞧見張君寶遞還的饅頭,忙伸手接過,並號召道:“勞煩客長了。客長是來買饅頭的麼?兩文錢一個。”

中間有幾個圍觀的散客貨郎也紛繁插嘴:“這大胖和尚還開口銀子杜口銀子的,這年初誰有銀子還來我們這類處所啊,我都豐年初冇見過銀子麵兒了。”

饅頭鋪的隔壁是一間羮店。羹店掌櫃探出腦袋來,衝著饅頭店的掌櫃說道:“嘿,老關頭,還真讓你說對了,這就是個假和尚。冇聽他臨走還以“道爺”自稱麼。連自個兒都分不清自個兒是‘和尚’還是‘羽士’了,多數是個犯事的地痞使給了地保五吊錢。”時下比年戰亂,官府冇有閒工夫理睬鄉間瑣事,一些鄉民膠葛都是地保出麵結局。自先唐尚佛以來,一些鄉民犯了官司常常到廟裡遁藏,是以度牒被地保們倒賣也是大家皆知的事情。

饅頭鋪的伴計在中間正端瞧著這大胖和尚,忽見他從臟兮兮的僧袍裡取出兩個饅頭,饅頭上點點指印黢黑,說話間就要丟進這擺滿了饅頭的竹缽籃裡。小伴計一驚,倉猝伸手去攔著,嘴裡一口江北口音,急道:“彆介,彆介!”恐怕那大胖和尚的臟饅頭把竹缽籃裡的彆的饅頭給弄臟了,臟了可就不好賣了。

小伴計一扭身便把這兩個饅頭推到張君寶麵前,說道:“客長,實在不巧。今個被那大和尚一鬨還冇開張。如果您不嫌棄,這兩個饅頭您看……”小伴計會來事兒,看張君寶不似乞丐,卻又落魄,還一臉矜持,便不言恩賜二字。

饅頭鋪掌櫃的應和著搭話,眼瞧見小伴計手中的臟饅頭,滿臉的討厭。

張君寶沿石階下山,半盞茶的工夫就來到了山腳下,再走出去半裡路就見有三三兩兩的行人。張君寶跟從幾個挑擔的行人趕路,斯須間來到一座城門下。

兩匹馬的轡頭被那大胖和尚死死攥在手裡,亂蹄低吼,鼻孔噴出團團熱氣,卻也冇法挪動半分。張君寶瞧去,隻見大胖和尚雙足墮入空中寸餘,被那馬車頂著,今後拖行了足足有二尺之遠。這大胖和尚,兩膀兩股皆具神力,不容小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