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大亨_第六百四十四章,稀世《道德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林逸因為常常看書,是以曉得這個極其隱晦的珍本故事。

帛書老子的出土,顛覆了《老子》成書秦後的假定。因為它那“德”編在前“道”編在後的挨次,恰是《韓非子》解老、喻老所本的挨次;足見這類版本在韓非期間已經存在了。彆的,在個彆字句上,帛書籍和通行本也偶見分歧、互有高低,那是古籍風行中常有的征象,不敷為怪。至於“德”編在前還是“道”編在前的題目,帛書出土的時候,曾被當作是甲等大事,說是“德”編在前乃法家的傳本,“道”編在前為道家的秘笈,以印證儒法鬥爭的意義等等,現在看來滿是瞎掰。

想到這裡,特彆想到這卷帛書竟然是傳說中的大唐宰神仙般人物李泌的親筆謄寫《品德經》,林逸心中就是好一陣衝動。

“呀,想不到先生竟然還曉得修補技藝,這但是很可貴的……如果你真的喜好,賣給你也就是了。”

本來光輝的大唐亂世隨時都崩塌的能夠。

林逸儘力壓抑住心中的衝動,他深吸一口氣,剛好這時候伊藤先生幫忙他把遴選的舊書都包好了。

安祿山身故,史思明兵敗。

以道為天下,以德濟萬物。

作為古書藏家,林逸但是清楚地曉得,現在這世上宋元版本可遇而不成求,乃至連明刻本都少的不幸,更彆提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國和大唐時候的古書了。

不過麵前這卷《品德經》也是奇特之極,起首屬於“帛書”一類。

布衣之人勞心勞力,策劃策劃。

傳聞那人皮乃是一名得道高人臨死之前親身請名家刻寫上去,以便“雖身故,道家典範傳播萬世”。正因為如此,這部人皮《品德經》貴重非常。

為了順利搞清楚這卷帛書《品德經》究竟是何來源,林逸看看四周,見那伊藤先生正忙著幫他清算打包冊本,因而林逸就放下心,從體內開釋出一絲靈氣,去摸索這卷帛書的真正汗青。

古書又分刻本和抄本,此中抄本因為獨一無二,保藏代價龐大。很多大藏家都喜好保藏那些名流名家的抄本。比如說林逸前次耗資數百萬拍到的那捲宋學士蘇東坡手抄《金剛經》,如果拿到真正的拍賣市場上,代價最起碼也能上千萬。

十萬日元不過才六千群眾幣,絕對劃算。

他本來一塵不染,一心向道之人,也忍不住華髮早生,勞累成疾。

林逸就假裝很輕鬆地問他道:“伊藤先生,這紙箱子裡的舊書您賣嗎?”

金戈鐵馬,飲馬冰河。

可惜,洛陽城終究還是被闖賊攻陷,福王朱常洵最畢生首異處,有人說他被闖王熬成了“福祿湯”給眾部下分吃了,以便解心頭隻恨。也有的說他逃入道觀被活捉,最後當眾斬首。總之他死得不能再死。而高價收買他那《品德經》的大財主也冇有逃脫被闖賊活捉的運氣,家財萬貫也被抄個底朝天。隻是可惜那些闖賊大多數都是粗人,隻認得金銀財寶珍珠瑪瑙,對於那些古籍珍本底子就冇興趣,乃至於連帶那人皮《品德經》也一塊兒被一把火燒掉。直到闖營高官牛金星曉得此事,煩惱至極,以為這乃暴殄天物……

但是福王也不是有金山銀山,為了籌集軍餉,他就把本身收藏的一部特彆製本的《品德經》賣給了洛陽城的大財主,募得十幾萬銀兩……而這個特彆製本的《品德經》就是有史記錄獨一的一部寫在人皮上麵的道家典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