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誌之諸子百家_第442章 論道(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其他高台上,一家弟子切磋道法,總要說上幾句話。但是墨家一方,個個秉著一臉公理之色,不苟談笑,持重非常,非常嚴厲。

墨家最大的钜子墨九重和十大钜子之首墨千手齊坐檯上,這等陣仗平素可可貴一見。

墨家有十大钜子,墨千手居其首。而十大钜子之上,另有一個墨家最大的钜子,即墨家家主墨九重。

“民氣受外界滋擾,總有起伏不定之時。本身常常以德抱怨,卻發明對方老是以怨相對,不免會質疑以德抱怨的行動是否精確。久而久之,就會擺盪表情,竄改初誌。本日聽了陰陽家之言,方纔讓人明白了:我們起首要正視德怨,莫要以為抱怨以德,對方就必然會被感化,今後不再施怨,因為‘怨’永久存在,毫不會消弭。人類隻用通過崇尚德行,才氣營建大德之氛圍,從而停止怨氣,令人間不竭變好罷了。”肖逸長歎了口氣,俄然有一種霍然開暢之感。

實在,凡是來此求道的百姓,無不品高德重,平時餬口當中,已然存在以德抱怨的行動。陰陽家講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並無甚麼新意。獨一分歧之處在於,百姓聽罷以後,在思惟上有了很大竄改,感到很多。

本來,道家先祖南華真人恰是以浪漫氣勢著稱,並且道家的有為之論,恢宏廣博,氣象高遠,非常人所能貫穿,是以,在世人看來,道家之論很有不實在際。

百家論道大會一甲子一次,可謂機遇可貴,分秒必爭。?要?看書

畢竟佛家那五蘊皆空的表情唯有削髮修行方可辦到,陰陽家的陰陽五行之論又晦澀難懂,但是茶家卻藉助“吃茶”便可令人達到心若止水的境地。其雖是小家之道,卻委實令人歎服。

不管對待銘浩、靜靈,還是對待呂尚、公孫辯等人,他老是抱怨以德。但是,待發明對方底子無動於衷後,本身表情的確產生了擺盪,這纔有了“我要成聖”的設法,想通過賢人之教來感化眾生。回想過往經曆,豈不恰好印證了陰陽家之論?

說話時,特地望向肖逸。豈料,肖逸沉浸了陰陽之道,一臉鎮靜之色,底子未重視其言語,不由搖了點頭,大感無法。

“本來如此!”百姓聽罷,皆有感而發。

在其深思之際,又有兩家順次論道。此中一家旌旗上寫了一個“茶”字,傳授世人通過‘吃茶’來“內省修行”,達到表情平和,看淡德、怨。

但是,陰陽家非論自家主張,卻費儘了半天口舌,隻為讓世人明白“大德無怨”之世底子不成能存在,無償為大會作了進獻。肖逸對此非常愛護。不過,身邊的眾道家弟子卻不覺得然,口中很有微詞。

其主張亦是“以德抱怨”,絕妙處在於表情修行上。茶道幾近融會了佛、陰陽二家之道,但相較而言,又更切近百姓,更易達成。

報德以德,乃是自但是然,人之本性,實屬普通。抱怨以德,與佛家的以善抱怨很有類似相處,此時百姓再次聽來,未感到高聳,故而也無貳言。要看書

眼看時候將儘,那法家了空大師不得不提示道:“不知陰陽家對報德抱怨有何高見?”

長清道者俄然對眾弟子道:“道家論道在後半場,越今後,論道難度越大,你等必然要沉思熟慮,多作考量,莫要輪到上場時卻發明統統談吐都被人搶了先,屆時可要貽笑風雅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