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轉金丹爐第2部_第3章 設下試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年光陰轉眼即逝,兩座莊子在二位皇子悉心管理下,皆抖擻出勃勃朝氣,莊稼歉收,百姓充足,膠葛銳減,呈一片繁華之景。皇上林雨聽聞回報,龍顏稍綻笑意,可心底對太子之選仍未篤定,深知打獵場上另有一場關頭試煉。

皇上微微皺眉,手指輕叩桌麵,似在考慮此舉可行性。李德全見狀,又接著說:“皇上,這還不敷,待他們管理莊子返來,再辦一場昌大的皇家打獵。打獵場上,最能見人膽識、策畫與臨機應變之力,屆時安排些突髮狀況,像佯裝遇襲、獵物逃竄線路受阻啥的,瞧瞧兩位小皇子如何應對,是慌亂無措,還是平靜自如、批示有方,如此多番試煉,綜合評定,儲君人選想必能更了了些,朝堂高低也冇啥閒話可說。”

林恩燦跪地謝恩,眼中淚光閃動,那是多年儘力終得承認的欣喜,亦是深感任務嚴峻的動容。林牧微微一愣,旋即展顏,上前叩首:“兒臣多謝父皇隆恩,願為太子兄馬首是瞻,為我朝肝腦塗地。”雖言辭誠心,可心底終是劃過一絲落寞,隻是那建功立業、護國安民的壯誌豪情並未稍減。

林牧則奔往校場,日夜練習技藝,槍尖在日光下閃動寒光,弓弦震鳴如同轟隆,與麾下一同演練軍陣,摹擬救災途中能夠遭受的匪患、亂局,向老將們請教如安在龐大局勢下保障物質運輸、保護百姓安然,汗水浸濕了他的戰甲,卻澆不滅眼中熾熱鬥誌,渾身披髮著興旺銳氣。

後宮當中,更是波譎雲詭。德妃雖貴為皇後,卻還是溫婉低調,隻是在皇上跟前,會不動聲色地提及林恩燦的點滴長進,描畫他研習奏章至深夜的勤懇,訴說他對官方痛苦的體貼與建言,希冀皇上能看到宗子的賢達與擔負;蘇妃則冇了昔日的含蓄,仗著林牧的武勇,頻繁在林雨麵前哭訴,稱若林牧不能為太子,今後恐遭架空,母子倆在這宮中怕是再無安身之地,言辭誠心間儘是不甘與哀怨,試圖以情打動皇上。

北方蠻夷部落趁秋收時節,集結重兵,悍然超出邊疆防地,一起燒殺劫掠,邊疆數座城池岌岌可危,垂危文書如雪片般飛入都城朝堂。國難當前,林雨當機立斷,決定派兩位皇子出征,企圖在這場烽火中磨練他們真正的統禦與應變之才,也希冀藉此一舉化解朝堂上因立太子而起的膠著紛爭。

旨意傳下後,全部皇宮乃至朝堂都繁忙起來,為這場關乎國本的試煉緊鑼密鼓地籌辦著。外務府敏捷調配物質,籌辦運往受災之地,戶部則細細覈算賬目,確保每一筆賑災銀錢都清楚無誤;禮部與兵部協同,打算禦前比武與策論大賽的章程細則,力求做到公允公道、彰顯皇家風采。

待賑災返來,未及歇腳,禦前比武與策論大賽接踵而至。比武場上,林牧身著勁裝,手持長槍,虎步生風,一招一式儘顯淩厲,挑、刺、掃行動乾脆利落,引得武官們喝采不竭;林恩燦雖技藝稍遜,卻也身姿健旺,劍走輕巧,戍守得滴水不漏,儘顯儒雅風采。策論之時,林恩燦引經據典,分解國情,對農桑水利、吏治民生提出諸多真知灼見,侃侃而談,朝堂文官們幾次點頭;林牧則連絡救災經曆,論及邊陲安定、軍事改革,觀點獨到,滿座皆驚。

林牧則一馬搶先,親率精銳鐵騎衝鋒陷陣。他身姿健旺,在疆場上如入無人之境,手中長槍所指之處,敵軍望風披靡。仰仗著對騎射的精通與勇敢英勇,他多次突襲敵軍火線營地,燒燬糧草、打亂敵軍擺設,令蠻夷軍心大亂。但他並不但是逞匹夫之勇,在苦戰間隙,還不忘與林恩燦手劄互通軍情,協同作戰,儘顯大局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