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轉金丹爐第2部_第3章 設下試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待統統伏貼,賑災之行率先開啟。林恩燦輕車簡從,到達災區後,不顧路途勞累,徑直深切哀鴻聚居之處。他眼神中儘是悲憫,耐煩聆聽哀鴻哭訴磨難,將手中乾糧水分發給溫飽交煎的孩童,隨後敏捷搭建起粥棚,構造職員按戶分發物質,次序井然。麵對處所官吏救災不力的狀況,他不怒自威,根據法規嚴懲貪腐、瀆職者,重新調配人力,讓救災行動高效運轉起來,百姓們望著這位謙恭有禮卻勇敢剛毅的皇子,紛繁跪地戴德,直呼“殿下仁慈”。

林雨聽後,手指輕叩桌麵,感覺此法雖不能肅除衝突,倒可暫解燃眉之急,便點頭道:“就依你所言,傳令下去,動手籌辦此事,朕倒要看看,他們究竟誰更堪當大任。”阿福領旨退下,林雨望著窗外宮牆,滿心期許又滿心憂愁,隻盼這場試煉能扒開迷霧,指明那最合適的儲君人選,護這大好江山長治久安。

而後日子,林恩燦與林牧並未因試煉結束而鬆弛,前者愈發勤懇於政務,常隨大臣訪問官方,體察百姓餬口;後者則專注練兵強軍,向父皇請纓赴邊陲曆練,增加實戰經曆。兄弟倆看似還是兄友弟悌,可暗中較量、合作愈發狠惡,那無形的嚴峻氛圍,似一張精密大網,覆蓋著皇宮,讓林雨的眉頭愈發舒展,深知這場奪嫡之爭,已然漸入白熱化,將來走向愈發撲朔迷離。

林恩燦到了清平莊,未作涓滴停歇,便換上素色衣衫,帶著管事寺人走村串戶,訪查民生。他瞧見田間水溝淤塞,影響灌溉,馬上調集莊戶裡正,參議疏浚之策,親身繪製圖紙,調配人力物力,承諾參與補葺者賜與豐富酬糧。麵對莊戶間因爭搶水源而起的膠葛,他不擺皇子架子,坐在農家小院中耐煩安慰,根據各家田畝大小、人丁多寡,公道分派用水時候,又從皇家庫銀中撥出款項,購買新水車,晉升灌溉效力,百姓們對這位親和有禮、一心為民的皇子漸生推戴之心,田間地頭歌頌著他的仁德善舉。

阿福連連點頭,彌補道:“皇上,老奴聽聞官方有那宗族選賢達領頭之事,常讓候選人去打理族中財產、調劑族內紛爭,以此辨好壞。咱皇家雖說比不得官方簡樸,可也能依葫蘆畫瓢。不如調派兩位小皇子去管理京郊兩處莊子,期限一年,看誰能把莊子運營得充足昌隆,百姓安居樂業,誰更擅於化解莊戶間衝突膠葛,收攏民氣。在這過程中,既能觀其理政本領,也能探探他們待人接物、恩威並施的本事。”

一年光陰轉眼即逝,兩座莊子在二位皇子悉心管理下,皆抖擻出勃勃朝氣,莊稼歉收,百姓充足,膠葛銳減,呈一片繁華之景。皇上林雨聽聞回報,龍顏稍綻笑意,可心底對太子之選仍未篤定,深知打獵場上另有一場關頭試煉。

光陰在林恩燦與林牧的明爭暗鬥、朝堂的紛爭喧嘩以及後宮的殷切期盼中悄悄流逝,皇上林雨的心卻還是在煎熬中盤桓,遲遲難以落下決計太子之筆。但是,局勢終是在一場突如其來的邊患危急中迎來了轉折。

後宮當中,德妃喜極而泣,多年啞忍與悉心教誨終得回報;蘇妃則攥緊了手帕,滿心不甘化作一聲輕歎,可看著林牧並無太多憤懣之色,亦明白這已是最好結局,何況寧王之位尊崇,也算不負母子多年拚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