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藺昕和村長會商的越來越高深,乃至上升到了國際合作的高度,導演和賣力人互換了一個眼神死的眼神。
六七歲的孩子,字還認不全,旅遊冊子和謎題上都是冇有注音註釋的。藺昕的謎題固然都是用丹青,按照丹青也能找到相支線索,但要憑推理選出真正的“寶貝”,就要好好讀一讀關於阿誰景點的簡介。這時候字典就有效了。
“嘖嘖,看個親子節目還要吃一嘴狗糧,踢翻這碗狗糧。”
比如藺昕最早上的求生節目,變成了他和主持人的體能比賽;比如藺昕上的體驗職業節目, 變成了藺昕被本地科研構造留下來當作外援參謀。
在節目組的擔憂中,藺昕等人來到了他們此次居住的小山村。
羌族人對漢族很友愛,也冇有甚麼特彆的忌諱,同時本民族也有比較特性的東西, 很適合用來做節目。
藺昕的粉絲們刹時放心了。
曼曼嚎啕大哭,獲得了第一名的張盈煩惱的撓著後腦勺,問盧雪雲可不成以跟曼曼換。
藺昕笑了笑,乖乖端了個小板凳坐在導演和賣力人中間,持續和村長嘮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