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嶽大掌門_第一百三十九章 武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武當山紫霄官正殿梁上仍有大明永樂十一年、十二年聖王禦駕敕建的筆跡。三天門峭壁上則有“一柱擎天”四個大字,蔚為壯觀。天柱峰頂太和宮又稱金殿,殿中供奉張三豐銅鑄鎏金坐像。武當玄門的黃金期間,就是從當時開端的,武當山更賜稱呼為“太和太嶽山”。在武當派光修道的羽士,就有四百餘人之多;就是習武的武當派弟子,也有八九百人之多。加上各地的分院道觀,全數的武當派弟子不下兩千人;俗家弟子也有兩三千人之眾,可見武當派之盛了。

在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鎮時,兩帝信奉“真武”之神。曾命工部侍郎郭進、隆平侯張信等督壯丁三十餘萬人,費銀計百萬,用時七年,(一說十三年)大修武當山宮殿。在武當山修建了三十三處修建群,號稱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十二祠、十二亭、三十九橋等,連綿百四十裡。修建格式均依經籍上的真武修仙故事,由工部設想而成。

紫霄宮前,有兩個三旬不足的豪氣、隨和的道人,站著驅逐嶽不群、甯中則。上前互道姓稱呼號,嶽不群才知這兩人也是“熟人”。乃是武當派第二代的妙手清虛道長,和比嶽不群小半輩,但年紀差未幾的成高道長。此時兩位道長的武功不弱,但還不入一流之境,在武當派並非是首要當家的那幾人。想來是嶽不群的申明太小,而甯中則前年還是二流中品的技藝,以是並未引發武當派的正視。

嶽不群和甯中則一驚,沖虛道長乃是武當派下任掌門擔當人,在江湖上的職位,並不比寧清林差。輩分上隻比段清玄低上半輩,比嶽不群甯中則起碼高出一輩半輩,江湖職位就不知高出多少了。他出來打圓場了,嶽不群甯中則兩人忙站起見禮。

一旁的成高道長忽道:“不知貴派的張不惑、陳不寂兩位大俠如何了?前年貧道曾與他們二位有過一麵之緣,近年來卻不聞他二人行跡,是否是閉關練功了?”

嶽不群笑道:“無妨,無妨,隻因陳、張兩叛徒欲要行刺寧師叔,我師妹救父心切,才斬殺了二人。人本是我師妹所殺,師妹還覺得旁人不知就裡,欲為陳張二人出頭呢,以是才一時激憤講錯。還請沖虛道長不要見怪我師妹纔好。”(未完待續。)

清虛、成高兩道大吃一驚,呐呐不知言,忽聞後殿傳來一陣笑聲,一個近五旬的中年羽士步出後殿,說道:“久聞華山玉女,寧仙子寧女俠之名,公然豪氣乾雲,不讓鬚眉啊。貧道沖虛,在此有禮了。清虛師弟和成高師侄皆直率之人,因久在西域,早忘了中原的禮節,想到甚麼就說甚麼。講錯之處,還請兩位賢伉儷多多包涵。”

嶽不群笑道:“無妨,無妨,我們不過是兩個小輩,豈敢勞動玉清真人台端。隻是我華山派將於十月十五那日,停止掌門人交代大典;還望兩位道長轉告玉清真人,調派貴派妙手前去觀禮。”

清虛道長點頭說道:“本來如此,貧道在此恭喜嶽先生了。”

開端本來是因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豐,乃冠絕古今的絕代大宗師,他不但武功出色,並且品德也無可抉剔,為武林中人所恭敬,以是大師自發在解劍池解下兵器,以示對張三豐的尊敬。長此以往,就成了常例,究竟上等真的上山,就會有武當派弟子把兵器奉上,這本是一種情勢罷了。可恰好每過幾年,就有不肯解劍入內的傲慢之人,不免與武當弟子起牴觸,最後輸掉了高傲,終究隻得將本身的兵刃留下,沉入池底。池底兵器未幾,但每樣皆屬佳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