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雄心_黃埔軍校的演變(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孫炳文政治部主任教官

劉梓馨傅巍湖南湘潭1902-1930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參謀百姓黨

馬師恭子敬陝西綏德1903-1973第七綏靖區副司令兼第八十八軍軍長中將百姓黨

何浩若政治教官

李濟深軍校副校長

馮士英四川渠縣1902-1940第十八軍新編師師長少將百姓黨

戴季陶政治部主任

黃埔軍校校務委員-吳玉章特彆黨部履行委員-金佛莊總隊長、練習部長-嚴立三

劉味書嘯生湖南醴陵1902-?國防部高參少將百姓黨

徐成章特彆官佐

校長辦公廳

第五十期

王祈晉君湖南衡陽1901-1941成都中心軍校教誨長中將百姓黨

陳擔當軍事教官

陸軍軍官黌舍(又稱黃埔軍校)位於廣州黃埔長洲島,是1924年孫中山在蘇聯和中國gcd的幫忙下創辦的新型軍事政治黌舍,孫中山任校總理,蔣介石、廖仲愷彆離職校長、黨代表。軍校以“締造反動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主旨,構成了“敬愛精誠、團連絡作、衛國愛民,不怕捐軀”的校風。軍校師生在東征、北伐及抗日戰役中英勇善戰,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軍功,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束縛做出了首要的汗青進獻。這裡曾走出了多量的軍事政治人才,如周恩來、聶榮臻、葉劍英、惲代英、陳賡、何應欽、顧祝劃一,被稱為中國將帥的搖籃。1938年,日軍飛機轟炸長洲島,校本部被夷為高山。1984年黃埔軍校舊址記念館建館。1996年,遵循國度文物局唆使的“原位置、原標準、原麵孔”的原則重修了校本部,根基規複了當年軍校師生餬口、學習的場合,規複了昔日黃埔軍校的風采。現在軍校舊址可觀光的景點包含校本部、孫中山故居、孫總理記念碑、俱樂部、泅水池、東征陣亡義士墓、白鶴崗炮台等。1995年,黃埔軍校舊址記念館被評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誨基地之一,2000年被評為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誨基地之一。

葉乾武廣東梅縣1900-1950甘肅河西戒備總司令部高參少將百姓黨

左權紀權湖南醴陵1905-1942赤軍第一軍團代軍團長,八路軍副參謀長少將**

劉明夏湖北京山1905-1951第十四軍九十四師師長少將百姓黨

白龍亭山西五台1899-?冀察戰區第三遊擊縱隊挺進司令少將百姓黨

胡漢民政治教官

監察委員:嚴峻、方鼎英、熊雄。

第二十五期

史乘元庶元湖南醴陵1902-?第一兵團司令部高參少將百姓黨

候補監察委員:遊於藝、胡彬文、金孟堅。

履行委員:邵力子、王柏齡、袁同疇、餘翰邦、焦啟鎧。

馬輝漢湖南長沙1900-?湖南省第五行政區保安副司令少將百姓黨

申茂生睦耕湖南衡陽1896-1974第一兵團司令部高參少將百姓黨

監察委員:蔣中正(兼)。

方鼎英軍校教誨長兼代理校長北伐軍第全軍團總批示兼46軍軍長

副校長-李濟深教誨長-鄧演達傳授部主任-王柏齡

成嘯鬆湖南湘鄉1903-1952國防部預備師師長少將百姓黨

候補履行委員:王柏蒼、成恭寅、黃錦輝。

第三屆特彆黨部:(1925、9、13、)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