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雄心_抗戰統計(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官惠民-陸軍少將270旅旅長

一九四四年夏,當日軍為開辟大陸交通線,裨與南洋聯絡而分兵三路四犯長沙時,衡陽核心gmd軍隊曾與敵軍多次苦戰。衡陽城裡gmd守軍一萬餘人,在外有救兵不能佈施,內乏糧彈無覺得繼的環境下,孤軍喋血,一心死守,苦戰四十八天,直至傷亡殆儘,陣地全冇,竟無一降者。

蔣誌英-陸軍少將浙江台州守備司令

一九三九年蒲月,在隨棗會戰中,固然“我方軍隊久經戰役,無充分彌補,本已殘破,又貧乏平射炮等兵器,對打擊的坦克冇法抵抗,所幸士氣尚盛。兵士據壕死守,即以血肉之軀與仇敵坦克相鬥爭,官兵的勇者竟攀登仇敵的坦克之上,以手榴彈向車裡投擲,作戰的英勇與捐軀的壯烈,筆難儘述”。

王鳳山-陸軍少將暫編45師師長

陳中柱-陸軍少將魯蘇皖邊區遊擊4縱隊司令

劉眉生-陸軍少將510團團長

楊家騮陸軍少將360團團長

高致嵩-陸軍中將264旅旅長

郝夢齡-陸軍大將9軍軍長

gmd軍隊在對日抗戰的耐久光陰裡,其戰役之壯烈,捐軀之慘烈,實為筆墨所難以儘之。但是,也正因如是地前仆後繼,英勇捐軀,十四年抗戰,尤其八年全麵抗戰,才氣屢挫仇敵精銳,屢敗仇敵打擊。

徐積章-陸軍少將205旅旅長

一九四二年一月,我遠征軍入緬協同英軍作戰,挫日軍於同古,敗日軍於仁安羌,因解英軍之危,深博聯盟諸國好評。同年四月,日本在本土遭受盟軍轟炸後,為粉飾失利,安寧國渾家心,乃集結了十萬兵力,策動了浙東守勢。我軍在逐次予進犯日軍以打擊後,乃向敵後轉進。俟浙贛全線均陷敵手,我軍立於八月停止全線反攻,取腰斬日軍之計謀,遂持續光複失土,敵乃倉促撤退。“縱觀此次戰役敵軍以十餘萬之眾,原圖永占我東部本地各地,以粉飾其敗症並減弱其本土上空之威脅,卒至損兵折將敗相益彰,打算被我完整粉碎。且敵此次利用軍隊達十餘單位之多,其東拚西湊力量乾枯之景象能夠想見,其崩潰實已不遠。”

龐漢楨-陸軍中將501旅旅長

高誌航-空軍少將擯除司令

劉桂五-陸軍少將馬隊6師師長(抓蔣現場批示)

一九三七年淞滬抗戰結束後,如前所述,不但日陸軍省公佈“此次上海戰事,我方傷亡達四萬”,並且誠如中國大陸史家所言:它(淞滬抗戰)爭奪了三個月的時候,使得長江下流的工廠和物質有了內遷的時候,使“國際觀感一新”。其次,它使得在華日軍不能隨便行動。日軍從華北抽調了兩個半師團聲援上海作戰,形成了中國軍隊在華北的無益情勢,特彆使山西有了籌辦的時候。59

一九四零年蒲月的棗宜會戰,源於日軍在襄東作戰的失利。當時,敵曾於豫南、鄂中聲援六個師團,集合於信陽、隨縣、鐘祥三個地區,以南陽和襄陽為進犯目標。當時,我軍一部除於隨棗方麵一邊抵當一邊轉進唐河道域,另一部恪守桐柏山、大洪山以外,雄師隊則於敵軍擺佈兩翼向外線挪動,從而將敵軍的大部兵力包抄在襄東平原地區,殲敵四萬五千人,獲炮六十門,馬兩千匹,戰車七十輛,汽車四百輛。

趙錫章-陸軍中將251旅旅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