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出仕(士)_37.第 37 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黎槿承諾了黎槿的要求,對族學的門生做了安排:休沐兩天, 以後就陪黎池一起去往縣城。

“黎秀才您的廩生功名已記實在案,今後每月十五都能來支付六鬥廩米,或在年末支付當年的四兩廩餼銀。當然,本年的廩米或廩餼銀將折分解月計算,本年還能算四個月,那您本年能夠支付兩石零四鬥廩米,或者一兩三錢廩餼銀。”

兩人在中午時候達到了縣城,一天是必定辦不完這些事情的, 因而兩人乾脆就去黃氏堆棧住下了。

黎池記得糧店一石稻米是500文錢即半兩銀,這兩石零四鬥稻米能賣一兩二錢銀。如果稻米代價再貴些,他就領廩米去賣了換成銀子。可現在廩米換成銀錢後,反而冇有直接領廩餼銀多,那就冇需求勞心勞力支付廩米了。

黎池並不怕程師爺貪墨或轉交弊端,因為他在每份禮品中夾了封蠟的信封,信封上有對應的名字,信封裡另有禮單和拜謝信,除非用心,不然不會弄錯。

兩小我開了一間客房, 有了一個能清算儀態的處所,兩人清算好本身的儀容衣冠後,又各自吃了一碗湯麪,休整過後, 這才精力抖擻地去往縣學。

更何況,縣試時,縣令、縣丞和縣尉於他另有‘一碗淨水之恩’,讓他冇有因為健忘帶研墨的淨水,而不能測驗。不然,他本日還是一介白身的身份,等著來歲的縣試和府試、以及後年的院試,哪能以秀才身份站在這裡。這份恩典,黎池是逼真地銘記於心的。

“您祖父黎鏢名下的二十畝地,也已經記實在黎秀才您的名下了,來歲征收賦稅時,就不會收這二十畝地的田賦了。而您名下的兩個免徭役名額,一個是黎鏢、一個是黎銘,冇有錯吧?”

黎池一副受寵若驚狀,趕緊上前作揖施禮,“門生黎池拜見黃教諭,您剛纔所說恰是門生。承蒙您誇獎,門生忸捏。”

“謝過黃教諭。”黎池當然明白那不止是說一聲的事,到時還要交留宿費、炊事費。這些銀錢花消,也是他挑選在家自學的啟事之一。

“那好,進入臘月後就能支付了,您到時自來支付就行。”師爺在記錄本上蓋了一個玄色的‘銀’字戳,待黎池領走廩餼銀後,就會再覆蓋一個紅色的‘銀’字戳。

但這黎池,行、走、坐、立之間不慌不忙,禮節端方無誤,且比擬有些人做出來的決計生硬,得體安閒這四個字就彷彿是刻在了他骨子裡一樣,自成一番氣度。

隻是去縣城辦那幾件事的話, 有冇有大人的伴隨,對黎池來講辨彆不大, 他本身便能夠辦好。

這以後,黃教諭就將黎池的名字寫到了縣學的門生名冊中去,相稱於黎池在縣學已有了學籍。

程師爺早就重視到伴隨而來的黎槿老秀才手上另有三份禮品,也猜到了他們是要送給誰的,“真是不剛巧,剋日縣令大人出城去上麵村莊裡巡看民情去了,縣丞也伴隨在側,縣尉又忙於巡查縣中治安,都冇有空。”

黎槿已經是老秀才了,教諭年紀比他還要大一些,髯毛、頭髮都已經變得烏黑。

秀才必必要在府學或縣學退學,接管教官的月課功課和考校,考覈合格才氣儲存秀才的功名,不然多次分歧格或不入府學或縣學的,是要被奪職秀才的功名的。但是像黎槿如許的年紀,又不籌辦向上考取舉人的老秀才,隻要在縣學掛個名、給一些好處,也就不消接管縣學教官的月課和考校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