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風流_第三十一章 女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明宗是大唐第五位天子,也是大唐第一名女皇,初時姓王名祉,是太原王氏的嫡長女,生母是高祖之女、太宗之妹,宣惠長公主。十五歲被太宗天子選中,嫁與表兄、太子李熾為太子妃。太宗薨後,李熾即位,即仁宗整天子,冊太子妃為皇後。皇後在位十七年,因仁宗得了頭風,多代仁宗理政,朝臣稱“皇後陛下”,仁宗薨後,皇後以母族之姓複姓為李,擔當皇位,即明宗睿天子。

蕭琰施禮歡樂叫道:“姊姊。”

“當然,這也是太宗的無法之計。太子、魏王、楚王爭奪皇位,一死二廢,成年皇子便隻剩下九皇子趙王。”

她說史與蕭琮說史又有分歧,兩邊的解纜點和男女的視角分歧,解釋起來就有差彆,這讓蕭琰感到別緻,聽得很有興趣。

她伸手拿茶盞,茶已經涼了,向外叫了聲“奉茶”。秉筆應了聲,用托盤端著兩盞熱茶出去,將涼盞換下了。

蕭琰揚起眉毛非常對勁的模樣,“那當然,我是天賦嘛。”被沈清猗一卷書敲在腦門上,哎喲一聲,心道姊姊如何和母親一樣,都愛敲她頭,敲笨瞭如何辦。

蕭琰痛得死去活來,出浴後就像是重新活過來普通,淺褐色的藥湯完整變成了墨汁色。

她神采一震,眉揚而起,聲音鏗然道:“姊姊說的不錯,行我道,持正心。”此話一出,便覺心中俄然有一道塊壘消了,氣度大暢,腦海一清,不由盤膝而坐,冥想入定。

這個生辰禮就是新湯浴。

綺娘笑眯眯道:“這是小郎厚積薄發,藥湯隻是引子。”

“他們運營將嫡長女嫁給太子為皇後,卻不肯意嫡宗子尚公主,這讓太宗天子很不歡暢。明宗被選為太子妃,就是王氏進一步穩固家屬權勢的打算。但王氏失算的,恰好就在於明宗。他們將本身最優良的女兒嫁出去了,而這個女兒嫁出去了,就再也不是他們的女兒了——這就是太宗的謀局開篇。”

仲春十五,蕭琰滿十三。

沈清猗讀史喜好從上溯下,她道:“高宗能將太原王氏從甲姓第一世家拉下來,是在太宗、明宗謀智的奠定上,真正設局的是太宗、明宗。切當的說,從太宗天子為太子娶明宗為太子妃時,就已經在布這局棋。”

沈清猗道:“仁宗為帝時,南北已經同一五十二年,四夷根基安定。與太.祖、高祖、太宗三位兵馬天子比擬,仁宗顯得文氣了。當然,武定後需求武功。

第半夜12點。

蕭琰神采嚴厲起來。

蕭琰端了白瓷臘梅盞的給沈清猗,本身端起青瓷盞喝了兩口。

喝了一盞茶後,沈清猗接著講授《高宗實錄》。

沈清猗道:“高宗能以公主即帝位,也和太原王氏的支撐分不開。”

商朝所建立的,最原始的廟號隻要四種,創基立業曰“太”(太祖湯、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奠曰“世”(世祖盤庚、世宗且甲)、複興者曰“中”(中宗且乙)。——後代朝代的廟號根基遵循這類。

講完一節,喝茶歇息時,蕭琰俄然道:“《明宗實錄·懿德後君傳記》上說,後君豐采高徹,如瑤林瓊樹,未入宮前,見者曰:‘見王嘉華,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大唐世說新語》上講,王三郎入宮時長安士女一片哭聲,說‘今後不見王郎風儀也!’這麼一個才貎雙絕的郎君,莫非明宗天子冇動心過?”不然怎會這般狠絕設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