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拐點_赤壁之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聯軍水陸並進,追擊曹軍。曹操引軍分開江岸,取捷徑往江陵,經華容道(今潛江南)遇泥濘,墊草過騎,得以脫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滿寵屯當陽,自還北方。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並遣甘寧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圍甘寧。周瑜率軍往救,大破曹軍,後還軍渡江屯北岸,持續與曹仁對峙。劉備自江陵回師夏口後,溯漢水欲迂迴曹仁火線。曹仁自知再難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孫策、周瑜進擊尋陽,大破扼守尋陽的廬江太守劉勳,再向西進犯劉表的部將江夏太守黃祖。黃祖單身而逃,老婆後代都被孫策軍俘虜了。安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安)後,周瑜留守巴丘(今江西巴丘)。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外出打獵,被仇家射死。周瑜和張昭共同主持軍政大事,幫助孫策的弟弟孫權。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大勝袁紹,下書孫權,要他送兒子入許都做人質。孫權調集群臣商討,張昭、秦鬆等躊躇不決。周瑜說:“我建議將軍不該服從曹操的號令,而應當練兵積糧,等候機會。”因而,孫權決定不送人質。

玄月,曹操至新野(今屬河南)接管劉琮投降後,逼向荊州要地。劉備為避曹軍銳氣,與諸葛亮、徐庶等率十餘萬軍民倉促南撤,退向計謀要地江陵(今屬湖北荊沙),並令關羽領萬餘水兵順漢水、溯江水會師。劉備至當陽長阪(今當陽境),與魯肅相見,接管其勸說,願率軍轉東,向孫權靠近。時曹操已過襄陽,恐劉備先占江陵,親率精騎5000,日夜行300多裡,追上劉備,將其擊敗,並獲徐庶之母,迫徐庶來歸。張飛率20騎斷後,拆長阪橋,勒馬橫矛,令曹軍疑懼,劉備方得出險,東奔漢津(今鐘祥境),恰遇關羽船隊,劉表宗子、江夏太守劉琦也領萬餘人策應。劉備軍順漢水至夏口,先遣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見孫權,同謀抗曹,自率軍屯樊口(今湖北鄂州境)。

周瑜本性愛好音樂,精通樂律,孫策便又送給他很多樂器。這一年,孫策和周瑜都剛好24歲,孫策娶了美女大喬,周瑜娶了美女小喬。

建安十一年(206年),江夏太守黃祖派部將鄧龍領數千人攻入柴桑(今江西九江),周瑜頓時反擊,活捉鄧龍,送往吳郡由孫權發落。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討伐黃祖,命周瑜為前部多數督。這場戰役,孫權終究為父報了仇,射殺了黃祖,並且還獲得了一員大將――甘寧。

孫權見劉備新敗,又懾於號稱80萬的曹軍聲望,春聯劉舉棋不定。諸葛亮與魯肅、周瑜等精煉闡發情勢,指出曹軍不過20餘萬,且有火線不安、遠道勞師、水土不平、短於水戰等缺點,果斷了孫權抗曹決計。孫權不主顧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程普為擺佈督,魯肅為讚軍校尉,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曹操乘勝取江陵後,又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仍統本部兵,鎮守漢川(今江漢平原)。益州牧劉璋也遣兵給曹操補軍,開端向朝廷交進貢賦。曹操更加高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奉勸,送信打單孫權,宣稱要決鬥吳地。冬,親統軍順長江水陸並進。孫劉聯軍在夏口擺設後,溯江迎擊曹軍,遇於赤壁。曹軍步騎麵對大江,落空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役力差,又逢疾疫風行,乃至初戰得勝,倉猝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軍隔江對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