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拐點_官渡之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袁紹得知白馬敗北,又失掉愛將,非常氣惱,告急號令:全軍渡河,西追曹操。沮授倉猝勸止袁紹:“將軍,目前雄師應當屯在河北岸,隻派一起軍隊攻打河南岸的官渡。如果攻打下了官渡,我們就有了安身之地,然後雄師方可過河。不然冒然渡河,萬一有了不測,便能夠全軍毀滅!”袁紹底子就聽不進勸止,決意渡河。

白馬、延津與曹操的兩次比武,袁軍連連得勝,但從總的力量來看,袁軍仍占上風。袁紹果斷主張渡河同曹操的主力決鬥,因為他自恃兵多,不顧沮授的再三勸止,親率雄師度過黃河,進駐陽武,又涉過蒗蕩渠,直逼官渡。官渡離許昌不到200裡,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如果失掉官渡,那麼許昌就落空了樊籬。是以,曹操儘儘力恪守官渡,與袁紹相持不下。日子久了,袁紹感到軍糧供應困難,就想方設法儘早結束對峙局麵。他號令兵士沿曹營陣地堆起土山,築起瞭望樓,讓弓箭手居高臨下,尋覓機遇向曹營射箭。曹軍死傷很多。不過,曹軍很快就有了對策,他們製造了能夠拋發石塊的發石車,隻要扳搖車上的構造,便能夠把大石塊遠遠拋出。發石車拋石時響聲如雷,俗稱“轟隆車”。袁軍的望樓被打得倒坍傾斜,兵士也頭破血流、鬼哭狼嚎。袁紹又想起了挖隧道滅公孫瓚的戰術,就號令兵士偷挖隧道,直通曹營。曹操就在虎帳前搶挖了一條很深的溝,蓄滿水,隻要袁紹的隧道一挖到壕溝,水就灌入隧道,這又粉碎了袁紹的戰略。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