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六年(公元30年),劉秀下詔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省減吏員,縣國不敷置長吏可歸併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因而“條奏並有四百餘縣,吏職省減,十置其一”。同時,拔除西漢時的處所兵製,撤消本地各郡的處所兵,裁撤郡都尉之職,也打消了郡內每年征兵練習時的都試,處所防務改由招募而來的職業軍隊擔負。但是,到了東漢前期,州牧刺史逐步權重,兼有軍政財大權,處所兵力又逐步鼓起。
東漢初年,針對戰亂以後,出產凋敝、人丁銳減的環境,光武重視實施與民療攝生息政策,而起首是薄賦斂。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詔規複西漢前期三十稅一的賦製。其次是省刑法。再次是偃武修文,不尚邊功。光武“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自隴蜀平後,何嘗複言軍旅”。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鄯善、東師等十六國“皆遣子入奉養獻,願請都護……帝以中國初定,未遑外事,乃還其侍子,厚加犒賞”。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請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際出兵擊滅之,立“萬世刻石之功”。光武下詔說:“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人不自保,而複欲遠事邊外乎……不如息民。”
光武擔當了西漢期間獨尊儒術的傳統,東漢建立後,即興建太學,設置博士,各以家法傳授諸經。光武巡幸魯地時,曾遣大司空祭奠孔子,厥後又封孔子後嗣孔誌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特彆是對儒家今文學派製造的讖緯科學更是崇拜備至。早在東漢建立之初,光武就仿照王莽、公孫述等人操縱讖書作為其接受天命的根據,教唆他疇昔的同窗強華捏造了一個叫做“赤伏符”的讖語“劉秀出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在野,四七之際火為主”,表示他擔當了西漢的火德,是“被騙六合之心,下為元元所歸”的真命天子。東漢同一天下後,更“宣佈圖讖於天下”,把讖緯科學尊為“內學”,作為其保護封建統治的思惟東西。在倡導儒學神學的同時,光武鑒於西漢末年一些官僚、名流醉心利祿,憑藉王莽,乃表揚時令,對於王莽代漢期間隱居不仕的官僚、名流加以表揚、禮聘,表揚他們忠於漢室、不仕二姓的“高風亮節”,詭計養成重名節的社會民風,為穩固東漢封建統治辦事。
光武帝統治期間,東漢的農業、手產業都獲得了大大生長。鐵製耕具的改進、牛耕的提高、水利工程的遍及修建,使出產技術大大進步;冶鐵技術的改進,使鐵的產量大為增加;精彩的銅器、漆器、絲織品反應出高超的手產業工藝;通都大邑貿易繁華,販子的萍蹤遠至西域和外洋。顛末幾十年的運營,東漢呈現了經濟繁華的氣象,汗青上稱之為“光武複興”。
光武鑒於西漢前期吏治廢弛、官僚豪侈腐蝕的積弊,即位今後,重視清算吏治,躬行儉仆,嘉獎廉潔,提拔賢達覺得處所官吏;並對處所官吏嚴格要求,獎懲從嚴。因此顛末清算以後,宦海民風為之一變。故《後漢書・循吏傳》有“表裡匪懈,百姓寬息”之譽。
劉秀完成了同一大業,規複了漢室的統治。因為比年交戰,使光武帝對戰役產生了討厭之心,並且他也深知天下百姓久遭戰禍,財物耗儘,天下承平是眾心所向。是以,在隴中蜀地(今甘肅東西及四川部分地區)安定以後,光武帝決定努力於生長社會經濟,安撫周邊少數民族。為了穩固新建的東漢封建政權,光武汲取汗青的經曆經驗,前後采納了一係列加強皇權和緩和階層衝突的政策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