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拐點_戊戌變法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但是維新變法的要求卻引發了封建固執權勢的驚駭與仇恨,也遭到洋務派的反對。張之洞在1898年3月寫了《勸學篇》,公開對抗維新變法思惟。中國要不要變法?環繞這個題目,維新派與洋務派展開了狠惡的論爭。這是一場維新與保守的爭辯,是資產階層思惟和封建主義思惟的正麵比武。通過論爭,很多知識分子開闊了眼界,主動倡導資產階層新思惟新文明,有力地鞭策了維新變法活動的過程。

在北京,康有為於1895年7月創辦《中外紀聞》,鼓吹西學,鼓吹變法。8月,又構造“強學會”,講“中國自強之學”。1896年1月,康有為在上海出版《強學報》,將東南一帶的維新派構造起來。1896年8月,維新派人士黃遵憲等在上海創辦《時務報》,邀梁啟超任編緝。梁啟超以淺顯流利、新奇而又鋒利的筆墨寫了一係列論文,體係鼓吹變法維新的實際。在《時務報》影響下,上海及四周地區維新思惟到處傳播,維新活動方興未艾。與此同時,湖南的維新活動在譚嗣同、唐才常等人的主動倡導和湖南巡撫陳寶箴、署按察使黃遵憲等人的支撐下敏捷高漲。在兩廣,康有為創辦了《知新報》《廣仁報》。在天津,聞名的資產階層發矇思惟家嚴複創辦《國聞報》,先容《天演論》,傳播西方資產階層的學術思惟和政治觀點。維新變法思惟深切民氣,據不完整統計,1895年至1898年,天下各地所設的學會、書院、書局、報館達300多所。維新變法彷彿勢在必行。

光緒按照康有為等人的發起,接連公佈了幾十條鼎新的詔令,內容包含經濟、軍事、文教、政治諸方麵。固然光緒並未向資產階層維新派開放政權,但在政治上賜與了必然程度的談吐、出版、結社的自在,在經濟上也製定了一些無益於民族本錢主義生長的政策,在文教方麵則采納了一些打擊舊學、倡導新學的辦法,有助於民族本錢主義經濟的生長和資產階層文明思惟的傳播。

在維新活動醞釀並日趨高漲之際,1897年11月,德國侵犯者悍然出兵侵犯山東膠州灣。這一強盜行動,激起了天下群眾的愛國義憤。康有為聞訊,趕赴北京又持續三次上書光緒,指出變法維新、救亡圖存已刻不容緩。他誇大“變則能全,穩定仍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光緒深受震驚,於1898年6月11日,公佈了“明定國事”的聖旨,宣佈變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