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_第七節 貿易的討論(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莫笑安說:“前幾天廣州聯絡站發來動靜了,年後已經有一批鏡子送到了都城出售。傳聞連鋪子都被擠破了,傷了好幾小我呢。高家正促催著發貨呢,說有多少要多少。”

“現在一麵鏡子賣多少銀子?”

西班牙醉心於東南亞殖民和仆從貿易,根基節製菲律賓和馬來群島地區。他們固然嚴峻依靠中國的海商供應殖民地的物質和人力,但對插手與中國貿易力不從心,隻好靠馬尼拉大帆船不竭的從美洲殖民地運入白銀來引誘中國海商前來貿易。因為過於依靠華商華人,西班牙人對華人產生了病態的驚駭感,對華人的打壓節製不遺餘力,華人華商受限很多。

經濟的、政治的、宗教的、民族的,這些亂七八糟的身分膠葛在一起,使得全部東亞-東南亞海疆成了達爾文式的叢林。

聽了莫笑安的話,大師都笑了起來。

“貿易談得這麼熱烈,入口出口的,但是船呢?”李海平持續置疑。

“我們本身直接經曆好了,為甚麼要給他們去發財?”李海平對這個題目很不解,在他看來執委會實在有些太高估了這些海盜頭子的力量。

單缸柴油機的製造技術是內燃機中最簡樸的。最早問世的內燃機就是柴油機,並且初期的柴油機燒得也不是柴油而是植物油。

“我們就不能考慮將鏡子發賣到其他處所嗎?比如東南亞一帶?”

官商盜合體的鄭芝龍,根基節製福建到日本航路,顛末這個地區的貿易船,都得交納買路錢,不然必定遭到打劫。並且日本幕府也僅僅開放少量都會停止外貿,外貿工具極少,有些處所大名的港口也能夠停止貿易,但是每船一樣收征1000兩銀子貿易費。

“造船哪有這麼簡樸。很多設備都冇影子。要造船,先得把船廠的設備配套完成了。”文德嗣也為這事頭疼:造船畢竟不是造船模,當年瑞典人複製哥德堡號前後用時將近十年,一大半時候都是在考據當時的造船工藝。這還是在瑞典人質料齊備的前提下。

荷蘭具有中國海最刁悍的海上艦隊,但是作為厥後者,冇有好的安身地。為了尋求新殖民地,企圖節製台灣和彭湖。跟鄭家停止了數十年的戰役。直到1661年鄭勝利光複台灣,而荷蘭也在英荷大戰中失利終究步向闌珊。

從大師的反應來看,文德嗣曉得這個發起的反應不大熱烈。這時莫笑安說話了:“文總,你說得事理是冇錯,但是鏡子現在是我們的拳頭產品,給老百姓已經留下了豪侈品的形象。如果我們冒然去做便宜產品,我怕對高階的產品線倒黴――”

“運力不敷啊。”文德嗣感喟。

葡萄牙/英國/荷蘭商船隊亦商亦盜,碰到硬的如鄭一樣要征稅,碰到軟的就搶。

穿越者眼下的狀況有點象日本,臨高本身出產的工礦質料很少,穿越者發賣的商品、首要的產業質料都依靠船隻收支口。不但如此,即便是從鹽場村到百仞城的食鹽運輸――固然穿越眾修通了兩地之間的簡易公路,但是因為貧乏畜力和車輛,大宗的海鹽成品還是用船隻運輸到博鋪停止轉運。

於鄂水說:“這個範圍很大了,普通的店夥,約莫在月一兩到二兩這個程度上。廣州調派站聘的那位大掌櫃,疇昔是每年二百四十兩,算是大明的高薪階層。”

越南南北朝,北朝要停止港口貿易一樣需求交納1000兩每年。南朝開放了一個都會專給華人貿易。越南南北朝都自號小中華,卻南北各自找了洋人當撐腰的:北朝獲得荷蘭人的支撐,南朝則是葡萄牙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