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_第七節 貿易的討論(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第七節貿易的會商(三)

能夠說1629年的中國海商是個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他們麵對的是一個危急四伏但是利潤廣漠的空間。

英國人作為後起之秀,固然來得晚了,在這一帶冇有找到安身點,卻不時候刻都想打入這一市場。

“我們本身直接經曆好了,為甚麼要給他們去發財?”李海平對這個題目很不解,在他看來執委會實在有些太高估了這些海盜頭子的力量。

莫笑安說:“前幾天廣州聯絡站發來動靜了,年後已經有一批鏡子送到了都城出售。傳聞連鋪子都被擠破了,傷了好幾小我呢。高家正促催著發貨呢,說有多少要多少。”

“廣州行情:墨玉鏡零售價在八十到一百二十兩之間,其他色彩的在一百到二百兩之間。”

“月支出一二兩的小市民必定買不起,連大明的‘初級白領’買我們的鏡子估計也得咬咬牙。剩下來隨隨便就能花幾百兩的富戶有多少?我猜最多幾千戶吧。那麼,我們上個月出貨的數量內裡,鏡子就有1200多麵。市場遲早要飽和。”

經濟的、政治的、宗教的、民族的,這些亂七八糟的身分膠葛在一起,使得全部東亞-東南亞海疆成了達爾文式的叢林。

“造船哪有這麼簡樸。很多設備都冇影子。要造船,先得把船廠的設備配套完成了。”文德嗣也為這事頭疼:造船畢竟不是造船模,當年瑞典人複製哥德堡號前後用時將近十年,一大半時候都是在考據當時的造船工藝。這還是在瑞典人質料齊備的前提下。

聽了莫笑安的話,大師都笑了起來。

“現在一麵鏡子賣多少銀子?”

“文總,不是計委已經批準製作一條雙桅縱帆船了嗎?這類船應當有200噸吧?海員隻要10小我。”

“至於發動機的題目。”王洛賓說,“我感覺不管是蒸汽機還是便宜單缸柴油機,對我們的產業才氣來講都不是題目。特彆是單缸柴油機,不但能夠作為船用發動機,還能夠滿足很多方麵,比如農業上用來牽引小型農機具、抽水乃至作為長途運輸東西的原動機都能用。燃料也好處理。就算冇柴油,先用植物油或者煤氣也拚集了。”

“再說一遍,這個階段我們不宜多結仇。這年初也不是自在貿易的期間,當海商還是要有些本領的。”文德嗣說。

“能夠倒是能夠,以是我們纔要做澳門事情、劉香事情和諸彩老事情。”文德嗣解釋著,“澳門不消說了,本身就是一個視窗,後二者都把握有相稱遍及的外洋貿易網,通過他們能夠將這些產品傾銷到東南亞。”

穿越者眼下的狀況有點象日本,臨高本身出產的工礦質料很少,穿越者發賣的商品、首要的產業質料都依靠船隻收支口。不但如此,即便是從鹽場村到百仞城的食鹽運輸――固然穿越眾修通了兩地之間的簡易公路,但是因為貧乏畜力和車輛,大宗的海鹽成品還是用船隻運輸到博鋪停止轉運。

從大師的反應來看,文德嗣曉得這個發起的反應不大熱烈。這時莫笑安說話了:“文總,你說得事理是冇錯,但是鏡子現在是我們的拳頭產品,給老百姓已經留下了豪侈品的形象。如果我們冒然去做便宜產品,我怕對高階的產品線倒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