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場村的村委會副主任譚桂璜(主任當然是他的叔伯兄弟譚桂瓊了)傳聞短毛老爺們要找幾個可靠的人一起去廣州,便把雷州那邊的鹽商劉綱保舉給了他們。
去廣州不是為了賣東西賺銀子,恰好相反,他們是一個標準的“赴羊城采購團”。和前些年每到美國人要發飆的時候中國當局總會送出一張钜額的采購清單一樣,他們也懷揣一張項目繁多的采購單。每個部分都列舉了他們急需的東西,此中最大宗的物品就是生鐵。
除了十幾名穿越眾以外,還需求一些土著隨行。已經零散返來的百仞灘出產隊的人不是臨高本地人就是福建射耕人,不要說去廣州,很多人連瓊州府都冇去過。突破苟家莊以後抓到的俘虜裡倒是有廣東來得,但是還冇過政審,不敢冒然利用。最後還是從鹽場村找到了衝破口。
有了船,還得有海員,這類大型帆船普通人伺侯不了。穿越眾裡這類人纔不如何好找,鄔德雖是個漁民出身,卻從小就是看機帆船長大得,最後還是林傳清自告奮勇當了船長,這個漁民出身的偷渡蛇頭因為事情需求,海上的活計甚麼都會鼓搗兩下。北美分隊裡的幾個帆船愛好者也隨即當上了海員。
這個打算從紙麵上來講是完整可行的。廣東在明朝的生鐵產量極其可觀,按照嘉靖十三年(1534年)廣東佈政司的統計鐵課數量推算,年產量竟然有6127500斤,合3100噸。3100噸生鐵,在當代隻是一家小鋼鐵廠幾天的產量,但是1670年的俄羅斯的鋼鐵總產量才2700多噸。穿越者初期的鍊鋼業建立在輸入生鐵的根本上還是有必然的包管的。
不過,穿越者具有的船隻實在過分惹眼,不管開哪一艘疇昔,都得引發顫動。臨時還是低調一下。就托譚桂璜出麵,從本地的漁主那邊買了一隻臨高拖風。這類船22米長,排水量可達78噸,是不折不扣的大型漁船。跑廣州搞搞短程貿易是小事一樁。
陸榮則是從黎區剛返回就跟上了團。他諳練把握多種南邊方言,平時愛讀讀《古文觀止》、《文選》之類的古文,能寫一筆過得去的羊毫字。身材結實,會馬術,還懂些拳腳,是派駐到奧妙戰線上的合適人選。
蕭子山從廣州返來了。
另有一名首要人物則是郭逸,他被委以重擔的首要啟事是個人中對奧妙戰線的事情的觀點全來自電影和小說,他算是獨一真正打仗過實務的人。一紙調令郭逸俄然發明本身不是治安組打雜職員了,而成了先遣站賣力人,要去大明的廣州城裡去搞間諜活動了――這多少讓他感到人生的無常,不到三個月前,他還在另一個時空的廣州城裡搞反特……
海南有中國最好最大的富鐵礦,但是非論是田獨還是石碌,穿越者的臨時都冇才氣開辟,並且海南要作為煤鐵複合體另有個相稱致命的題目――它冇有煤炭。
傷腦筋歸傷腦筋,該做得事情還是得做。這個采購團的任務除了買東西,另有籌辦建立起廣州諜報網,打入廣東富商乃至官府的任務。因此職員的裝備充足強大,除了他作為總賣力人以外,本來要派席亞洲作為軍事方麵的專乾一同前去得,厥後因為他在鹽場村搞大眾活動脫不了身就改把北煒從鹽場村調出來,蕭子山想這也好,有個窺伺兵在身邊當保鑣,去哪都放心。北煒又帶了窺伺隊裡的四個最好的門生,以此次廣州之行作為練習的畢業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