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世琉璃塔_第37章 佛光天禧照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要曉得朱元璋此時七十多了,這時最體貼的就是長命百歲,或者往生淨土之事,此時聽得慧忍說到舍利有如此神通,不由轟然心動。當下不動神采率世人拜了阿育王塔,心中暗自揣摩。

天禧寺的大殿供的是釋迦牟尼佛,手結說法印記,神態溫暖寧靜,雙目俯視,端坐於蓮花高台之上。五彩祥雲四周環繞,頂上華蓋纓絡寂靜。壇前是兩大弟子肅立擺佈,摩柯迦葉春秋稍長,以苦行聞名;阿難較年青,豐度不凡。

過了三藏塔,轉過一個彎進後院,便到了聖感塔前。這是一座九層高塔,約莫有十來丈高,磚石相接的佈局。因年代長遠,磚縫裡長出很多青草,古舊的塔身上也是苔痕斑斑,在北風中益見蕭瑟。幾隻烏鴉正在塔上東張西望,見人群過來,呱呱地叫著迴旋飛走。

回到宮中,朱元璋惦記取這事,麵色陰晴不定。王直侍立在旁,看出天子有苦衷,謹慎地輕聲問道:“陛下有何叮嚀嗎?”

慧忍道:“佛祖釋迦牟尼生有異相,佛的頂骨天然隆起,成一髻形;被稱為無見頂相,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約一千九百年前,佛祖釋迦牟尼於天竺拘屍城雙樹間涅槃後,火化後獲得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八萬四千顆珠狀舍利子。由香姓婆羅門分給摩竭陀王,波婆國,迦維羅衛國等八國。八國各自起塔扶養”。

朱允炆微微點頭不再言語。朱元璋聽了結如有所思。

慧忍這時參拜結束,起家肅容說道:“這塔裡供奉的是一枚佛祖真身頂骨舍利,是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後留下的。乃我佛門無上聖物。”

塔座四周雕鏤著佛經殿故,朱允炆自幼熟讀佛經,識得是“捐軀飼虎”“割肉貿鴿”“大光亮王施首”“須大拿王變相”四個故事。想到佛祖的這些善行,朱允炆不由感慨。(各位看到第一個詞能夠有點熟諳,不錯,蓮花在山上回絕李芳遠的時候,就是用的這個典)

朱元璋想到兩小我一個高大,一個矮小,倒似傳說中的巨人國和矮人國出來的,不由好笑:“脾氣百般,也是有的。弘遠和朕自幼瞭解,又自分歧”。

佛頂骨舍利安奉於天禧寺聖感塔的地宮裡,夙來不示人。但天子要參拜,慧忍方丈也隻好服從。這還是自宋朝安奉於地宮後第一次開啟,慧忍不說甚麼,玄信玄知卻都有些惴惴不安。

自東吳孫權建寺已經千年,這座古寺幾經榮枯,古刹樓台都頗陳腐。廟門外的一溜長長的石階千年來被善男信女的萍蹤踏磨得油滑發亮,彷彿提示著人們它長遠的汗青。朱元璋站在廟門前,瞭望著遠處模糊可見的滾滾長江,不由感慨一聲:“千古興亡多少事?生子當如孫仲謀! ”

而這統統,都源於天禧寺的三藏塔。

寧國公主有些雀躍:“那麼人間獨此一塊嘍?”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初創人,本姓喬達摩,名悉達多。釋迦是其種族名,意義是能;牟尼是“忍”“寂”,連起來就是“能忍”“能寂”,也便是“釋迦族的賢人”。釋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魏國的王子,餬口本來安閒完竣,但是十六歲時看到了老病死的三種苦態,開端思考修行。經曆了削髮,苦修,乞食等多年艱苦的思考,終究在三十歲那年完整憬悟,在菩提伽葉的一棵碧波羅樹下,盤腿而坐,利身成佛。以後初轉法倫,建立了佛教,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被尊為“佛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