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蘇梅挨個地摸了摸他們頭,笑道,“彆都聚在船埠邊上了,快去玩吧。”
“行。”蔡佳微道,“我讓老孟買幾條海魚去。”
蝦蟹不能放,蘇梅送的這些就夠他們兩口兒今個兒吃了,倒是海魚能夠多買幾條,醃成鹹魚漸漸吃。
曉得要去海島玩,一家人都有衝動。淩晨三點多,除了還在睡的小瑜兒,就連小黑蛋都在蘇梅起床飯時,一骨碌爬了起來。
她剛從黌舍返來,一見竹筐裡的東西就樂了:“明天還在說呢,啥時候讓司務長幫手弄點海鮮吃,你明天就送來了。”
“蘇姨,”趙瑾道,“我能去嗎?”
不得不說,這個期間的人,真的太有拚博精力了。僅僅兩年多的時候,就憑著一雙雙勤奮的手,將一個荒涼的海島建成了現在這般模樣。
孩子們下午一放學就追著大人的腳步,跑上了田間地頭和廣場,捉迷藏、鬥雞,呼朋喚友的好不熱烈。
客歲他們為了生長產業,派了開荒隊隊員到各地學習技術,返來後自行研製設備,辦起了乳品、水產品加工廠和磚瓦廠等。
“那你成等著,他們打電話說落你了,”蘇梅笑道,“你和娘還冇來呢,孃舅就打電話交代了,等你們來了必然要去他那邊住幾天,他帶你們好好地逛一逛花城。另有,你和娘不想去海邊看看嗎?另有客家馳名的圍龍屋,我可把時候都定好了。”
路上無聊,趙恪趁便講了下海島的生長史。
第103章
趙恪夾了半碗菜給小黑蛋溫在鍋裡,返來聽到這話便道:“宋老跟劉孃舅他們,您不見見?”
本年開春,傳聞島上開荒隊本來居住的草棚子,已被磚瓦房代替了。同時,島上也建起郵電所、供銷社、小學和病院。
在苦戰了一年,又冒死節流開支的環境下,他們於同年年底,製作了兩艘機帆船,讓漁業邁進了機器化。
第二年他們投資製作了五條漁船,構造了一支100多名隊員的捕撈隊。畜牧隊也加大了豬、羊、騾子的數量,並另添了1000多隻鴨子和100多頭牛。
二老和三哥第一次吃蝦蟹,便被那鮮美的口味征服了。
蘇梅做的硬是冇夠吃,她又忙蒸了兩盤蝦蟹。
“不等他了,”蘇梅號召大師用飯道,“人家可比咱的炊事好。”
趙恪支了下耳朵,嘴角止不住翹了翹。
“好。”
“哇!好香啊!”小黑蛋書包都冇有放, 就嗅著香味衝進了廚房,“娘、娘你都做了甚麼好吃的?”
說罷,蘇梅走到趙恪跟前,翻開竹筐上的芭蕉葉,拿了包硬糖,給張向晨和他弟妹,以及船埠上的孩子們分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