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事用不巧:措置事情不矯捷。
③罝(jū):捕野獸的網。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分歧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古之大化者①,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動靜真假之理,分歧來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賢人之意也,不成不察。
⑤同聲相呼,實理同歸:與對方心機符合產生照應,就能獲得實在環境。
老子說過:“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荏弱勝剛烈。”意義是要想封閉它,就先要翻開它;想要減弱它,就先要強化它;想要廢除它,就先要暢旺它;想要獲得它,就先要賜與它。這就是所謂的在對比當中以弱勝強的體例。這段話跟《鬼穀子》第二卷中的“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的意義基秘聞同,都是操縱事物相反相成的規律,從背麵摸索,求得正麵真相。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伺言也,若聲之與響;見其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舌之取燔骨⑧。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擺佈,以是司之。已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⑨,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入,策而無描述,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④反聽:幾次詳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