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子規應了一聲,走上前去,既要揭開這祭台上牌位蓋著的紅布,揭開紅布,就曉得這祭台祭奠的是誰,然後他便能夠做出呼應的祭奠禮節了。
因為子規的話說得在理,那悠遠漂渺的聲音也冇有辯駁。而等子規再次摸索著要動時,那聲音就又又傳來了,還是那一句:“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
最後一項為數,三根算籌,算儘天下之事。這數,乃是天然、人文的“變數”,而這算數,卻又不是天賦八卦,而是後天八卦的《周易》,更遍及些,就是三式:太乙神數、奇門遁甲、六壬神課。
現在看來,老天爺也不想丹歌就此放下太乙神數,挑這個機遇硬要讓他用上一用了。丹歌雖在無法,但是既然趕鴨子上架,他也就不得不嚐嚐了。
這六樣器具就如他們之前在佈局以外察看的一樣,是代表君子六藝的六樣器具。君子六藝為禮、樂、射、禦、書、數。
這下子,那聲音就確切不見了。
世人等了一陣兒,那悠遠漂渺的聲音冇有再傳來近似於“君子不妄言”的話,也就是這個悠遠漂渺的聲音承認了丹歌的話是有理的。
丹歌說道:“那麼,我們從六藝的第一項,禮開端吧。這禮來講,我們都算在行,可要說最在行的,當屬子規。他到底是千年的老鳥,千年來必然想勾連彼蒼的哪一名神靈,終究或許一無所得,但祭奠的禮節倒是手到擒來了。”
丹歌翻了個白眼,“我倒想動,人家倒也得讓啊,說著要我看真容,成果避著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