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爭大唐_第二百六十章連蒙帶坑(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吐蕃與中原間本來甚少來往,隻是到了貞觀四年唐滅吐穀渾之役時方有過比武,從當時起,吐蕃才與中原有了開端的來往,但並無大範圍的商貿來往,而跟著貞觀十四年文成公主入藏以後,彼其間的來往纔算是頻繁了起來,商貿來往不斷,可因著吐蕃所處的陣勢題目,能通的商道隻要三條,一是從四川走,可那一帶地形龐大,生苗凶悍,門路難行,另一條是走西域,從和田沿絲綢之路南線而行,這條路雖說大多地段都是戈壁,實在算不得易行,可比起四川路來講,還是強很多了,再有一條道是穿過吐穀渾的國土,直接行至瓜州,由玉門關進入關內,可題目是吐穀渾與吐蕃之間交戰不休,此道底子不通,是故,吐蕃與中原間真兒個地能大範圍來往的商道就是和田道,偏生此道目下掌控在李貞手中,如果冇有李貞這個地主的共同,此道必將也走不得,是以,獲得李貞的共同便是個關頭性的題目地點,而這也是吐蕃使節團此行的核心目標之一,不過嘛,李貞提出要以仆從來作為結算體例,卻令吐蕃諸人聽傻了眼,一時候倒也不曉得該如何答覆纔好了。

“哦?王子殿下有事固然說,本王自當極力。”李貞愣了一下,一時候冇想明白這吐蕃王子究竟想乾嗎,不過還是滿臉子樸拙地說了一句。

李貞向來不信教,不管宿世還是這輩子,他都不信那些神叨叨的玩藝兒,他所信的隻是氣力,至於這教那教的,李貞底子就不放在眼裡,在他看來,不管是啥教,隻要不是邪教就成,不必去專門倡導,卻也用不著去製止,隨世人愛信不信都無所謂,詳細到眼下來自吐蕃的要求來講,李貞倒是很想助鬆讚乾布一筆之力的,倒不是李貞想要多賺點錢,更不是李貞突善心,想要幫鬆讚乾布完成中心集權的重擔,而是李貞靈敏地發覺到了鬆讚乾布眼下的事情重心通盤放在了內政上,即便是故意也有力展開對外的大範圍行動,事理很簡樸――強行推行佛教必定會跟公眾們本來所信奉的苯教相牴觸,官方的抗議自是少不了的,更何況氏族上層貴族又怎肯放棄手中的權力,如此一來,冇個十年、八年的,全部吐蕃必定處於動亂當中,雖說一旦讓鬆讚乾布勝利了的話,全部吐蕃國力必定會是以而上了一個台階,可題目是李貞卻不會給鬆讚乾布留出如此長的時候來,五年,最多六年,就到了李貞反擊吐蕃的機會了,在此之前能穩住吐蕃這頭老虎,對於李貞來講,但是求之不得的大功德,不過麼,這等心機自個兒心中稀有便是了,李貞倒是不會宣之於口的,當然了,李貞也不會立馬就答允了確輪布讚的要求,隻是皺著眉頭,裝出一副思考的模樣考慮了老半天,這才哈哈一笑道:“好,這個忙本王幫了,轉頭祿副相去尋‘燕記商號’時一併辦了便是,就說本王應允的便可,來,喝酒!”

哈,你個馬屁精,不過嘛,這話咱倒是愛聽得很!李貞也冇多言,哈哈一笑,舉起了手中的酒樽,正待一口乾了,卻見好久未曾開言的確輪布讚突地用藏語嚷了幾句話,立時停了下來,看向了確輪布讚,臉上儘是探聽的神采。

“不知殿下需求多少仆從,有何限定麼?”一聽李貞不是要兵攻打吐蕃,祿次讚婆暗自鬆了口氣,不過卻也冇是以而喪失了警戒性,嚴峻地思考了一番以後,沉吟地問了一句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