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爭大唐_第三百零九章風雪夜歸人(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朝鮮那疙瘩李貞雖冇親身去過,可心中卻清楚得很,曉得那地兒就是個窮山惡水出刁民之地點,冇事兒還整天本身鬥得歡暢,屁豆點大的處所儘是山,冇啥搞頭,打下來了也派不上啥大用處,純屬雞肋罷了,不打麼,它又老是在一旁瞎搗鼓,經驗一下是要的,可老爺子如此發兵動眾去打,未免太小題高文了些,再說了,打遼東倒好辦,畢竟那兒地形平坦,以唐軍皇皇之師,橫掃疇昔,三下五除二就能擺平,可一旦過了鴨綠江,那就不好玩了,到處是山,路不好走還是其次,費事的是高句美人的城池全都是依山而建,就算唐軍善於攻城,這麼一城一城地攻疇昔,再精的兵也得變成疲兵,光陰一久,糧草供應必定會成為致命的大題目,不堪是必定之事,實際上,李貞所來自的阿誰時空中,不管是李世民還是隋煬帝都是因後勤供應出題目而導致得勝的,隻不過李世民領兵才氣遠遠高於隋煬帝,這纔不致於落到隋煬帝那般全軍淹冇的了局罷了。

李貞宿世那會兒並不算很精通汗青,可因著愛好軍變亂,對貞觀年代的大事件倒是曾下苦功去瀏覽過的,特彆對於一代大帝李世民三征高句麗不果之事有過詳細的研討,也曾在收集上表過很多這一方麵的文章,自是曉得李世民征高句麗的啟事及相對精確的時候,在李貞的影象中,高麗大將淵蓋蘇文動政變,搏鬥其王高建武,更立其年幼的弟弟高藏為王,自為“莫離支”擅權是生在貞觀十六年底,但是,其真正叛唐倒是在貞觀十七年底——高句麗結合百濟大肆攻伐同為唐冊封的屬國新羅國,唐遣專使攜聖旨前去高句麗調劑製止,遭到蓋蘇文的回絕,唐軍遣李績為大將軍於貞觀十八年六月率軍出征高句麗,卻恰逢遼河大水,乃至無功而返,隨即,李世民下詔撻伐高句麗,並於貞觀十九年三月親率主力從長安出,戰不堪而退,厥後連著兩次征高句麗,卻都因各種啟事此冇能到手,三征高麗而不果便成為了李世民平生交戰中最大的遺憾。

如此這般地算來算去,真能讓李貞稍稍放心點也就隻要步軍統領林承鶴一人罷了,可題目是林承鶴此人雖也算是跟了李貞有段光陰了,但是倒是半道削髮,並不是正而八經的親衛隊出身,其人又剛正嚴苛了些,李貞對此人的心性另有些子拿不準,是故,這幾次伶仃領軍出征的任務都冇交到他的手中,倒不是不信賴,而是想察看一下其蒙受蕭瑟以後會有甚反應,這也是帝王之心術罷了,實不敷為外人道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