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爭大唐_第三百七十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蕭瑀此言一出,滿大殿的大臣們立時就有些子傻眼了,一者是被老蕭同道如此自發得是地就這麼做了主張給搞懵了,二者也是對那三個審官的身份感到迷惑——裴鴻緒是東宮的人,王正凜是魏王一係的人物,至於阿誰廖承業麼,提及來是老蕭同道的侄半子,可跟老蕭同道的乾係卻普通得很,本來本是魏王一邊的人物,可自打當初諸皇子被李世民趕出了京師以後,便已跟魏王拋清了乾係,倒是跟越王李貞搭上了線,每有朝議,老是站在越王一邊,老蕭同道整出這麼個陣容來,還真是麵麵俱到,除了吳王一係被解除在外,其他各方均出一人,讓大師夥一時候都不曉得該同意好還是反對好了。

蘇勖既然表了態,一起子魏王黨天然全都跟了上去,沉寂了好一陣子的大殿立馬又熱烈開了,那一聲聲的附議之聲令李治神采煞白非常,牙關都咬得咯吱響,卻愣是不敢說出不當之言,看向諸遂良與裴鴻緒的目光已經不是在求救,而是陰沉森的寒意了。

宦海之上講究的就是進退有據,無原則的讓步除了傷害本身外,也就隻能使仇敵得寸進尺,此乃宦海之鐵律,如果李治接著諸遂良挑起的話端,就此在大高文一把,雖不見得必然能完整將三司會審一事袒護疇昔,可借題揮一把,遲延些光陰卻還是能做獲得的,可李治倒好,悄悄的一句話便將如此大好的機遇給斷送了,這兔子尾巴一暴露來,似蘇勖、芩文字等人這般的宦海熟行哪會不明白此中的貓膩,又怎能夠放過置諸遂良於死地的大好機遇,這不,諸遂良剛一退下,蘇勖便大步而出,躬身道:“殿下,理不辯不明,事不說不清,諸黃門如此倒行逆施之舉,損及朝廷體製,其錯不小,必當究查,望殿下明斷!”

王正凜本就是個搶手,一見蘇勖給了信號,自是立馬站出來開炮了:“殿下此舉有違朝廷體製,實有不當之處,臣懇請殿下準予三司會審此案。”

諸遂良此言天然是籌算挺起李治之威風,也好讓李治出麵轉移核心,最好能藉此機遇對魏王一係的官員大加打擊一番,從而將三司會審一事的失誤完整袒護疇昔,至不濟也可先將此事擱置起來,待得大理寺那頭將案子急審結了,以既成究竟來堵住群臣們之口,此設法雖好,可惜碰到李治這等阿鬥倒是白搭——李治壓根兒就抓不住諸遂良話裡的潛意義,愣是冇膽量就事論事,嘴巴張了張,也就冒出了句:“本宮,本宮,啊,罷了,罷了,本宮不計算便是了。”

“殿下,依我朝體製,大理寺掌折獄詳刑之事,除巨案、要案可由聖天子裁定三司會審以外,餘者皆可由我大理寺主審量刑,刑部雖有複覈之權限,但並無參與刑審之職能,今劉铖一案雖牽涉過巨,然究竟俱在,證據已全,並不必刑部彙集相乾證據之需求,是故,微臣覺得此案由我大理寺獨審便可。”裴鴻緒好歹也在大理寺任職了三年,對於朝廷的審判機製亦是熟得很,此時見勢不妙,一站出來,立馬就給此事下了個定論,其言辭灼灼而有據,旁人很難從其話語中挑出弊端來。

蘇勖一出,魏王一係的官員們自是不甘掉隊,芩文字、崔仁師等高官立即全都站了出來,紛繁出言,好一派痛打落水狗的架式,逼著李治動手諭懲辦諸遂良,一時候群情激憤,滿大殿裡亂鬨哄地響成了一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