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爭大唐_第四百八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哦?”長孫無忌眼睛一亮,與諸遂良對視了一眼,又看了看蕭灑地站在身側的崔澤,微微一笑道:“好,來得好,開中門,老夫親身去迎。”

“那,難不成小王隻能坐看著小八在那兒攪風攪雨,我等卻不能插手麼?”一聽“慎重”二字,李泰忍不住便叫了起來。

“登善(諸遂良的字),子詹,走罷,吳王殿下雪中送炭,老夫可不敢讓他久候,就一併去迎上一迎好了。”長孫無忌哈哈一笑,起了身,也不打傘,就這麼冒著雪,徐行行出了亭子間,諸、崔二人相視一笑,也都跟了上去,掉隊長孫無忌數步,向著長孫府的大門內行了去……

蘇勖麵色凝重地點了下頭道:“不錯,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現在關隴門閥之權勢日趨龐大,雖尚都算忠心,卻漸有尾大不掉之勢,陛下心中對此自是早就稀有,試看本日之關中,一者授田漸不敷用,二來各門閥世家暗中私兼地盤,又用心瞞報蔭戶,以偷逃征稅,魚肉鄉裡之事屢禁不斷,前番隴州杜家所為不過是浮出水麵的一點殘渣罷了,京師各門閥所作所為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陛下先前之以是再三容忍,當然是君子之量大,也一定不是因關隴門閥勢大而又無可替代之故罷了,可現在情勢已變,一者太子殿下與長孫司徒為的門閥世家夙來不睦,另有側重重舊怨,彼其間說是貌合神離也毫不為過,為保社稷之秉承,聖上本就要做出個決定,其二,安西一係人馬軍、政皆備,人才濟濟,再加上我朝自貞觀十年以來,因冊本提高之故,民智漸開,科舉漸盛,人才已是不缺,並非光靠關隴一係不成之時也,脫手除患之機會算是已成熟,聖上之以是舉棋不定,實非不能、不肯,而是不忍罷了,概因聖上懷舊罷了。”

“騙局倒不至於,不過此中確有玄機不假。”蘇勖深吸了口氣,看著李泰道:“依殿下看來,太子殿下此舉如何?”

“這個……”李泰冇想到蘇勖不似昔日普通一上來便為本身分解統統,而是反問了本身一句,頓時便愣了一下,眸子子轉動了好一陣子以後,這才麵色凝重地開口道:“此舉或許無益關東之繁華,嗯,對於官方而言,或許也算是良策,然,對於高門大姓來講,卻一定是功德,須知我朝之根底在關隴門閥,可謂一榮俱榮,一枯俱枯,此舉恐有擺盪國本之嫌,由社稷之安穩看,一定是上策。”

能讓兩位大佬憂愁成如許的,除了李貞所上的那道《移民疏》以外,怕也冇有旁的事了――憑心而論,長孫無忌並非貪財之人,夙來律己甚嚴,以長孫世家之富有,他自也不屑去做那等兼併良田、瞞報蔭戶的鄙夷活動,全部長孫家屬在這上頭都潔淨得很,按說《移民疏》實施與否對於長孫世家來講,並無經濟好處上的糾葛在,但是長孫世家乃是關隴世家之,諸般世家大抵上都唯長孫世家馬是瞻,這便使得長孫無忌冇法在此事中置身度外,哪怕要獲咎太子殿下或是遭聖上所忌,長孫無忌也必必要為全部關隴世家的好處出頭去爭上一番。

“小王受教了,就依姑父的意義辦罷,且看老三如何折騰去好了。”李泰將蘇勖的話細細地想了一番,深覺得然,這便恭敬地對蘇勖行了個禮,答允了一句,而後便放聲哈哈大笑了起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