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婆如此一提,這旁的汪清洋不免刮目相看道:“怎不知娘子另有如此見地,倒是為夫略有不如了!”
比起現在東宮那位,不但有執掌鳳印的田貴妃為生母;更有深受北地百姓如此敬佩的遠親胞姊;再加上,那旁另有近些年來已與元後氏族氣力相稱的外祖一門,可見兩位皇子之間的奪嫡一事,愈發變得奧妙起來。
畢竟一改昔日的碌碌知名,現在再被人提及時,早已是另眼相看咯!要曉得,就連萬歲都曾點頭讚過一句,又怎不叫民氣生戀慕?
隻是對於身在都城當中的汪家伉儷倆而言,倒是無從曉得的。畢竟遠隔這很多路途,哪能如此之快,便已傳入京的?那馮氏不過是言及當初,京中百姓為公主送行時的景象罷了。到底都是有兒有女的婦人們,隻一想到,這位金枝玉葉恐是此生有望再踏足中原,哪有不感同身受,顧恤非常的!
這一話題,慢說是他這等末流小官,隻怕就是六部的頂尖存在都一定能多議兩句的。一來,陛下得知後定是不悅;二來,此中牽涉隻怕也是很多;另有最為首要一條,便是現在大局為穩,更是不敢胡亂猜度一二。
老爺口中的田家,天然僅此一戶。那便是六皇子、與八皇子的生身之母田貴妃了。“素聞這位田貴妃就是德才兼備之人,又得皇上榮寵多年,定是不但依仗姿色一項。何況。舊年餘國公主自請遠赴北地外族和親一事,更是倍受讚譽!”
此話。倒是並無半點誇大之處。時價本日,常常提及這甘心和親而去的公主,那些久居在邊陲之上的百姓們,都非常感激萬分的!
單論元皇後族中,曾出過量位執掌鳳印之人。便知其是多麼的世家王謝。更彆提,現在鎮守邊陲的將領當中,另有幾位將軍掌有兵馬大權之人。倒是旁的氏族再難比肩一二的咯!
眼下兩國之間雖無戰事產生,但期間的零散劫掠之事,還是時有產生。現在公主和親以來,倒是鮮少再有此類事件,便使得北地邊陲之上的百姓們,如何做想?定是因公主和親之故,才這多年的惡疾去除一清!
“明麵上看似亂局無疑,但此中也不乏目光獨到之人,幸虧我們盧府本是以純臣安身朝中,並無可纏累之處,倒也是功德一樁。就比如那見機的鐘奶孃,不管旁人來問都是守口如瓶,也唯有這般忠心一主,放能使得店主放心托付年幼的孩童與她,代為看顧。”
即便那位餬口無憂,也是闊彆故鄉,此生再不得返。更何況,北方的疆內部族,一向以來在百姓眼中,都是那等非常殘暴之人,想到公主為了邊疆安寧,才就此應下了和親之事,更是不能自已。
“娘子此言有理,唯有對陛下忠心之人,方可交托儲君與他們看顧一二。置於那些滿心隻為權勢之利的,倒是難以放心!”略作停頓後,不覺已是驚撥出聲:“莫不是……想藉此之際,乾脆讓他兄弟二人分出凹凸,纔不白費當初擺佈不定之舉?畢竟,以這位當初之以是能登上帝位,也是因先帝的對峙,選賢而非立嫡……?”
“是啊!常常都是宗子秉承祖業,即便有哪再超卓之人,也需得避過一旁……。”提及嫡宗子一事來。不免遐想起眼下東宮那位,先皇後所出的太子,忙已頓住當場。
不為那黃白之物仕進,本就是他汪清洋的座右銘,更是骨子裡還殘剩未幾,官家後輩的傲氣地點。想必,也唯有一樣出身之人,纔會明白貳心中殘存的官家傲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