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_第3章 論語學而(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孔子但願他的弟子以及統統的人們,都能夠達到貧而樂道、富而好禮如許的抱負境地,因此在平時對弟子的教誨中,就把如許的思惟講授給門生。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社會上不管貧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能夠保持社會的安寧了。孔子對子貢比較對勁,在這段對話中能夠看出,子貢能獨立思慮、舉一反三,因此獲得孔子的讚美。這是孔子教誨思惟中的一個明顯特性。

孔子說:“不怕彆人不體味本身,隻怕本身不體味彆人。”

在本章中孔子說一小我當父親身後,三年內都不能竄改他父親所製定的那一套端方,這就是儘孝了。實在,如許的孝,片麵誇大了兒子對父親的依從。宋儒所作的注說,如不能無改於父之道,所行雖善亦不得為孝。如許,無改於父之道則成了最大的善,不然便是不善。如許的鑒定原則,正如魯迅所說的,,是曲解的。汗青在生長,社會在進步,人們的思惟看法,言行舉止都不能總逗留在疇昔的程度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代超越前代,這是汗青的必定。

【譯文】

①近:靠近、合適的意義。

【評析】

1.13 有子曰:“信近①於義②,言可複③也;恭近於禮,遠④熱誠也;因⑤不失其親,亦可宗⑥也。”

1.15 子貢曰:“貧而無諂①,富而無驕,何如②?”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③,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其斯之謂與?”子曰:“賜⑤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⑥。”

【原文】

④遠:音yuàn,動詞,使動用法,使之闊彆的意義,彆的亦能夠譯為製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