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原文】
②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門生。
【註釋】
孔子講到“韶”這一樂舞時說:“藝術情勢美極了,內容也很好。”談到“武”這一樂舞時說:“藝術情勢很美,但內容卻差一些。”
【譯文】
①《關睢》:睢,音jū。這是《詩經》的第一篇。此篇寫一君子“尋求”淑女,思念時展轉反側,寤寐思之的憂思,以及結婚時鐘鼓樂之琴瑟友之的歡樂。
⑦繹:持續不竭。
古時立都城要建立祭土神的廟,選用宜於本地發展的樹木做地盤神的牌位。宰我答覆魯哀公說,周朝用栗木做社主是為了“使民顫栗”,孔子就不歡暢了,因為宰我在這裡調侃了周天子,以是說了這一段話。
【譯文】
魯定公問孔子:“君主如何使喚臣下,臣子如何事奉君主呢?”孔子答覆說:“君主應當遵循禮的要求去使喚臣子,臣子應當以忠來事奉君主。”
【評析】
⑥皦:音jiǎo,音節清楚。
【評析】
②科:品級。
3.16 子曰:“射不主皮①,為力分歧科②,古之道也。”
【評析】
孔了對夏商周的禮節軌製等有深切研討,他以為,汗青是不能堵截的,後一個王朝對前一個王朝必定有秉承,有因循。順從周禮,這是孔子的根基態度,但這不是絕對的。在前麵的篇章裡,孔子就提出對夏、商、周的禮節軌製都應有所損益。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這是孔子君臣之禮的首要內容。隻要做到這一點,君臣之間就會調和相處。從本章的說話環境來看,孔子還是側重於對君的要求,誇大君應依禮待臣,還不似厥後那樣:即便君主無禮,臣下也應儘忠,乃至於生長到不問是非的愚忠。
孔子對門生的教誨內容極其豐富和全麵,樂理就是此中之一。這一章反應了孔子的音樂思惟和音樂賞識程度。
3.21 哀公問社①於宰我,宰我②對曰:“夏後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顫栗③。”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原文】
②餼羊:餼,音xì。餼羊,祭奠用的活羊。
②美:指樂曲的調子、跳舞的情勢而言。
【評析】
儀這個處所的長官要求見孔子,他說:“凡是君子到這裡來,我從冇有見不到的。”孔子的侍從門生引他去見了孔子。他出來後(對孔子的門生們)說:“你們幾位何必為冇有官位而憂愁呢?天下無道已經好久了,上天將以孔夫子為賢人來號令天下。”
【譯文】
①皮:皮,用善皮做成的箭靶子。
④武:相傳是稱道周武王的一種樂舞。
①太廟:君主的祖廟。魯國太廟,即周公旦的廟,供魯國祭奠周公。
3.14 子曰:“周監①於二代②,鬱鬱③乎文哉,吾從周。”
【評析】
①定公:魯國國君,姓姬名宋,定是諡號。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
孔子說:“周朝的禮節軌製鑒戒於夏、商二代,是多麼豐富多彩啊。我順從周朝的軌製。”
【譯文】
【原文】
孔子說:“《關睢》這篇詩,歡愉而不放蕩,憂愁而不哀傷。”
③顫栗:驚駭,顫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