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弟子從遠方來者,孔子荷杖而問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而揖之,問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置杖而問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木戈>步而倍之,問曰:“子之老婆不有恙乎?”故孔子以六尺之杖,諭貴賤之等,辨疏親之義,又況於以尊位厚祿乎?
四曰:古之人非無寶也,其所寶者異也。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倒黴,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機。可長有者,其唯此也。”孫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敖叔之知,知不以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以是異乎俗也。
一曰: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玄冥,其蟲介,其音羽,律中應鐘。其數六,其味鹹,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腎。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虹藏不見。天子居玄堂左個,乘玄輅,駕鐵驪,載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與彘,其器宏以弇。
五曰:萬物分歧,而用之於人異也,此治亂、存亡、死生之原。故國廣巨,兵強富,一定安也;高貴高大,一定顯也:在於用之。桀、紂用其材而成其亡,湯、武用其材而成其王。
今以百金與摶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摶黍矣;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品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其知彌粗,其所取彌粗。
是月也,天子始裘,命有司曰:“氣候上騰,地氣降落,六合不通,閉而成冬。”令百官謹蓋藏。命司徒循行積聚,無有不斂;坿城郭,戒門閭,修楗閉,慎關籥,固封璽,備邊疆,完要塞,謹關梁,塞門路,飭喪紀,辨衣裳,審棺槨之厚薄,營丘壟之小大、崎嶇、薄厚之度,貴賤之品級。
節喪
是月也,大飲蒸,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大割,祠於公社及門閭,饗先祖五祀,勞農夫以歇息之。天子乃命將率講武,肄射禦、角力。
周文王令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聞於文王,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無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國者,一國之主也。今我非其主也?”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天下聞之曰:“文王賢矣!澤及髊骨,又況於人乎?”或得寶以危其國,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故賢人於物也無不材。
二曰:審知生,賢人之要也;審知死,賢人之極也。知生也者,不以害生,攝生之謂也;知死也者,不以害死,安死之謂也。此二者,賢人之所獨決也。
安死
是月也,命太卜禱祠龜策,占兆審卦休咎。於是察阿上亂法者則罪之,無有揜蔽。
異寶
魯季孫有喪,孔子往吊之。入門而左,從客也。仆人以璵璠收,孔子徑庭而趨,曆級而上,曰:“以寶玉收,譬之猶暴骸中原也。”徑庭曆級,非禮也;固然,以救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