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_第18章 先識覽第四(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二曰:天下雖有有道之士,國猶少。千裡而有一士,比肩也;累世而有一賢人,繼踵也。士與賢人之所自來,若此其難也,而治必待之,治奚由至?雖幸而有,一定知也,不知則與無賢同。此治世之以是短,而亂世之以是長也。故王者不四,霸者不六,亡國相望,囚主相及。得士則無此之患。此周之所封四百餘,服國八百餘,今無存者矣。雖存,皆嘗亡矣。賢主知其若此也,故日慎一日,以終其世。譬之若登山,登山者,處已高矣,擺佈視,尚巍巍焉山在其上。賢者之所與處,有似於此。身已賢矣,行已高矣,擺佈視,尚儘賢於己。故周公旦曰:“不如吾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於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也。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鄙人。今周室既滅,天子既廢,亂莫大於無天子。無天子則強者勝弱,眾者暴寡,以兵相剗,不得歇息。而佞進。今之世當之矣。故欲求有道之士,則於江河之上,山穀當中,僻遠幽閒之所,若此則幸於得之矣。太公釣於滋泉,遭紂之世也,故文王得之。文王,千乘也;紂,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之與不知也。諸眾齊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禮而令。若夫有道之士,必禮必知,然後其智慧可儘也。

殷內史向摯見紂之愈亂利誘也,於是載其圖法,出亡之周。武王大說,以告諸侯曰:“商王大亂,沈於酒德,辟遠箕子,爰近姑與息。妲己為政,獎懲無方,不消法度,殺三不辜,民大不平。守法之臣,出走周國。”

夏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執而泣之。夏桀利誘,暴動更甚。太史令終古乃出走如商。湯喜而告諸侯曰:“夏王無道,殘暴百姓,窮其父兄,恥其功臣,輕其賢能,棄義聽讒,眾庶鹹怨,守法之臣,自歸於商。”

觀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