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_第21章 審分覽第五(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知度

位尊者其教受,威立者其奸止,此畜人之道也。故以萬乘令乎千乘易,以千乘令乎一家易,以一家令乎一人易。嘗識及此,雖堯、舜不能。諸侯不欲臣於人,而不得已。其勢不便,則奚以易臣?權輕重,審大小,多建封,以是便其勢也。王也者,勢也。王也者,勢無敵也。勢有敵則王者廢矣。有知小之愈於大、少之賢於多者,則知無敵矣。知無敵則似類懷疑之道遠矣。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廷亂,妻妾不分則家室亂,適孽無彆則宗族亂。慎子曰:“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為百人分也,由不決。由不決,堯且屈力,而況世人乎?積兔滿市,行者不顧,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雖鄙,不爭。”故治天下及國,在乎定分罷了矣。

田駢以道術說齊,齊王應之曰:“寡人統統者,齊國也,願聞齊國之政。”田駢對曰:“臣之言,無政而能夠得政。譬之若林木,無材而能夠得材。願王之自取齊國之政也。”駢猶淺言之也,博言之,豈獨齊國之政哉?竄改應來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當,彭祖以壽,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農以鴻。

不二

夫成王霸者固有人,亡國者亦有人。桀用羊辛,紂用惡來,宋用唐鞅,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舜、禹猶若困。而況俗主乎?

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若此。則呆笨者請矣,巧智者詔矣。詔多則請者愈多矣,請者愈多,且無不請也。主雖巧智,未無不知也。以未無不知,應無不請,其道固窮。為人主而數窮於其下,將何故君人乎?窮而不知其窮,其患又將反以自多,是之謂重塞之主,無存國矣。故有道之主,因此不為,責而不詔,去想去意,靜虛以待,不伐之言,不奪之事,督名審實,官使自司,以不知為道,以柰何為實。堯曰:“如何而為及日月之所燭?”舜曰:“如何而服四荒以外?”禹曰:如何而治青北,化九陽、奇特之所際?

趙襄子之時,以任登為□令。上計,言於襄子曰:“□有士曰膽胥己,請見之。”襄子見而覺得中大夫。相國曰:“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為中大夫若此其見也?非晉國之故。”襄子曰:“吾舉登也,已耳而目之矣。登所舉,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終無已也。”遂不複問,而覺得中大夫。襄子何為?任人,則賢者畢力。

八曰:六合陰陽不革,而成萬物分歧。目不失其明,而見白黑之殊。耳不失其聽,而聞清濁之聲。王者執一,而為萬物正。軍必有將,以是一之也;國必有君,以是一之也;天下必有天子,以是一之也;天子必執一,以是摶之也。一則治,兩則亂。今禦驪馬者,使四大家操一策,則不成以出於門閭者,不一也。

吳起謂商文曰:“事君果有命矣夫!”商文曰:“何謂也?”吳起曰:“治四境以內,成訓教,變風俗,使君臣有義,父子有序,子與我孰賢?”商文曰:“吾不若子。”曰:“本日置質為臣,其主安重;本日釋璽去官,其主安輕。子與我孰賢?”商文曰:“吾不若子。”曰:“士馬成列,馬與人敵,人在馬前,援桴一鼓,使全軍之士樂死若生,子與我孰賢?”商文曰:“吾不若子。”吳起曰:“三者子皆不吾若也,位則在吾上,命也夫事君!”商文曰:“善。子問我,我亦問子。世,變主少群臣相疑,黔黎不定,屬之子乎,屬之我乎?”吳起沉默不對,少選,曰:“與子。”商文曰:“是吾以是加於子之上已!”吳起見其以是長,而不見其以是短;知其以是賢,而不知其以是不肖。故勝於西河,而困於王錯,傾造大難,身不得死焉。夫吳勝於齊,而不堪於越。齊勝於宋,而不堪於燕。故凡能天下完身者,其唯知是非贏絀之化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