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子之以是得有國至今者,有兄曰完子,仁且有勇。越人發兵誅田成子,曰:“奚故殺君而取國?”田成子患之。完子請率士大夫以逆越師,請必戰,戰請必敗,敗請必死。田成子曰:“夫必與越戰可也,戰必敗,敗必死,寡人疑焉。”完子曰:“君之有國也,百姓怨上,賢能又有死之臣蒙恥。以完觀之也,國已懼矣。今越人起師,臣與之戰,戰而敗,賢能儘死,不死者不敢入於國。君與諸孤處於國,以臣觀之,國必安矣。”完子行,田成子泣而遺之。夫死敗,人之所惡也,而反覺得安,豈一道哉?故交主之聽者與士之學者,不成不博。
處方
武王之佐五人,武王之於五人者之事無能也,但是世皆曰取天下者武王也。故武王取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也。通乎君道,則能令智者謀矣,能令勇者怒矣,能令辯者語矣。夫馬者,伯樂相之,造父禦之,賢主乘之,一日千裡。無禦相之勞而有其功,則知所乘矣。
驥、驁、綠耳背日而西走,至乎夕則日在其前矣。目固有不見也,智固有不知也,數固有不及也。不知其說以是但是然,賢人因此興製,不事心焉。
義,小為之則小有福,大為之則大有福。於禍則不然,小有之不若其亡也。射招者欲此中小也,射獸者欲此中大也。物固不必,安可推也?高陽應將為室家,匠對曰:“未可也。木尚生,加途其上,必將撓。以生為室,今雖善,後將必敗。”高陽應曰:“緣子之言,則室不敗也。木益枯則勁,途益乾則輕,以益勁任益輕,則不敗。”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室之始成也善,厥結果敗。高陽應好小察,而不通乎大理也。
今有人於此,擅矯行則免國度,利輕重則若衡石,為方圜則若端方,此則工矣巧矣,而不敷法。法也者,眾之所同也,賢不肖之以是其力也。謀出乎不成用,事出乎不成同,此為先王之所舍也。
荊莊王欲伐陳,令人視之。使者曰:“陳不成伐也。”莊王曰:“何故?”對曰:“城郭高,溝洫深,積蓄多也。”寧國曰:“陳可伐也。夫陳,小國也,而積蓄多,賦斂重也,則民怨上矣。城郭高,溝洫深,則民力罷矣。發兵伐之,陳可取也。”莊王聽之,遂取陳焉。
彆類
齊桓公即位,三年三言,而天下稱賢,群臣皆說。去肉食之獸,去食粟之鳥,去絲罝之網。
棗,棘之有;裘,狐之有也。食棘之棗,衣狐之皮,先王固用非其有而己有之。湯武一日而儘有夏商之民,儘有夏商之地,儘有夏商之財。以其民安,而天下莫敢之危;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說;以其財賞,而天下皆競。無費乎郼與岐周,而天下稱大仁,稱大義,通乎用非其有。
分職
魯人有公孫綽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人問其故,對曰:“我固能治偏枯,今吾倍所覺得偏枯之藥,則能夠起死人矣。”物固有可覺得小,不成覺得大,可覺得半,不成覺得全者也。
五曰:凡為治必先定分:君臣父子佳耦。君臣父子佳耦六者當位,則下不逾節而上不苟為矣,少不悍辟而長不簡慢矣。金木異任,水火殊事,陰陽分歧,其為民利一也。故異以是安同也,同以是危異也。同異之分,貴賤之彆,長少之義,此先王之所慎,而治亂之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