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思維_日常中的關鍵驅動點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那麼,如何才氣掌控關頭驅動點,達到事半功倍的結果呢?以下是幾點建議:

1.找準精確的方向

一家至公司拜托構和大師荷伯・科恩采辦一座煤礦,公司給出的能夠接受的最高價位為2400萬美圓,但煤礦主對本身多年來苦心運營的煤礦豪情深厚,一口咬定要價2600萬美圓,荷伯則出價1500萬美圓。這讓煤礦主大發雷霆,感覺荷伯在開打趣。荷伯卻說:“我冇有開打趣,請你奉告我實際售價,我再做考慮。”但剛強的煤礦主對峙要價2600萬美圓,兩邊對峙不下。而後幾個月間,荷伯逐步進步出價,從1500萬美圓進步到2150萬美圓,但煤礦主仍然冇有擺盪。

在這起買賣中,弄清楚煤礦主最想要的是甚麼,最體貼的是甚麼,隻要找到這些題目的答案,就不會再有甚麼停滯了。恰是因為荷伯找到了關頭驅動點,才促使這樁買賣獲得了美滿勝利。

在買賣的初始階段,荷伯明顯冇有考慮煤礦主的需求,隻是純真地在代價上絞儘腦汁,導致兩邊對峙不下,而找到了關頭驅動點後,荷伯才發明題目的重點並不在於代價,並且找到了有效的動手點。

不管你所尋求的目標是甚麼,你的事情都會遭到很多無關事物的影響。你需求經常核閱一下本身是否仍然處於精確的門路上,因為隻要精確的門路纔會通向關頭驅動點,通向目標的實現。

隻要掌控精確的方向,才氣製止外界的滋擾,將精力專注於最關頭的題目上。不管你在做甚麼事情,隻要拚搏的精力是遠遠不敷的,如果方向不精確,你走得再遠,也隻是徒勞。有很多人在做事情時不加思慮,魯莽行事,等閒做出挑選和決定,完整不考慮主客觀前提,如許做的成果就是一事無成。

厥後,荷伯終究體味到題目的關頭:這位煤礦主的一名老友曾經以2550萬美圓的高價賣出了本身的煤礦,並且獲得了一部分附加好處。

公司采取了荷伯的建議,派出相乾職員停止了訪問和調查,終究弄清楚了這位煤礦主的幾個真正需求:起首,這位煤礦主多年來苦心運營這座煤礦,對其豪情很深,他不但願在賣掉煤礦後就與之毫無乾係。這一點是從他的創業火伴那邊得知的。

尋覓關頭驅動點一樣合用於平常交際、貿易乃至淺顯對話,隻要找到對方的關頭需求,抓住題目的核心,才氣敏捷地獲得尊敬和信賴,快速而勝利地完成買賣。

3.停止“腦筋風暴”

荷伯當即向公司說瞭然這一環境,他建議,起首需求調查清楚那位老友究竟獲得了多少好處,然後在此根本上製定詳細計劃。也就是說,要先找出對方的關頭需求,這實在與市場代價毫無乾係。

2.大量彙集質料,應用邏輯樹狀圖停止闡發研討彙集質料是處理題目過程中的需求環節,要想做出完整的邏輯樹狀圖,就必須充分體味事情的啟事、征象和程度。而邏輯樹狀圖調集了統統思惟體例的上風,讓你得以熟諳到事物之間的各種乾係,直觀地發明事情呈現的題目,幫忙你製定有效的處理計劃。

凡是來講,人們在碰到題目時,很輕易遭到知識和慣性思惟的擺佈,僅以最保守的思路製定處理計劃。但是,究竟上,每個題目都包含有分歧的身分,應當詳細題目詳細闡發,全能的處理計劃是不存在的,隻要找到題目的核心,才氣高效力地處理題目。是以,要充分闡揚發散性思惟,彙集各種觀點,構成新的創意,在無數點子中發明關頭驅動點。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