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適時打了個噴嚏,又跑到書店門口去擤鼻涕。
“啊嚏!”
宋際不解道:“沈兄,有何可惜之處?”
崇禎朝進士王厈,在進京會考的時候,統統科目都被評為劣等。唯獨“論”把閱卷官嚇了一跳,這位老兄在寫文章時,竟然把崔鶯鶯、杜麗娘拿來舉例,最後還真他娘考中了進士。
“是啊,古來如此,可悲可歎。”宋際無法感喟。
沈師爺現在也站起來,語氣無法道:“可惜寨民實在貧困,東拚西湊,竟連一套《四書集註》都買不起。”
儒生們先是把佛道觀點引入文章,在科舉上完成了三教合一的豪舉。接著佛經道典也被用濫了,儒生們竟然從小說雜劇動手,就跟高考作文寫《鬥羅大陸之我見》一樣。
王淵和宋際,到底該選哪個?
老鐵啊!
不到半晌,宋公子就選了一大堆,並且滿是精彩刻本。書目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小兒語》、《幼學須知》、《幼儀雜箴》、《小四書》、《四書集註》、《五經集註》……
袁剛鬆開刀柄,抱拳說:“不消客氣,順手救人罷了。”
“然也。”沈複璁說。
等學問講得差未幾,宋公子才問:“對了,沈兄既被放逐雲南,為何又在貴州停下?”
宋際頓時讚歎:“此乃良民義民也!”又憤然道,“吾早說應當大辦社學,怎奈各司長官皆不平從。若依吾言行事,則萬民遵禮守法,貴州早就大治矣!”
太他媽巧了!
這真是無巧不成書,兩人同一年進學,連所治本經都一樣。
書店老闆還不滿足,建議道:“這套《四書集註》實乃劣本,不如換一套品相更佳的。”
宋際對此大為打動,又見王淵年幼,竟脫下本身衣服,疇昔親手給他披上,鼓勵道:“汝小小年紀,便知文章寶貴。今後必然要放心向學,不忘本日之初心,牢記牢記!”
沈複璁見機會成熟,便轉到正題:“本日吾等來貴州城,就是為寨中後輩采辦冊本。山民貧苦,他們都不捨得住店,露宿街頭苦熬一夜。風吹雨淋,捱餓受凍,隻為省下錢來購買書籍筆墨。”
此人真好騙啊,沈師爺有些收不停止。他抱著一套《五經集註》,欣喜之餘,複又哀歎:“唉,可惜,可惜!”
碰到個冤大頭,歸正都是敲竹杠,不如勉為其難多敲幾下。
沈複璁又指著王淵等人:“當時我身上的衣服,都被那些賊匪扒光了。幸虧碰到黑山嶺寨的穿青人,路過紮佐驛將我救下,我便跟著他們回到山中村寨。”
沈師爺懶得再理睬這些穿青蠻子,也不直接進入主題,而是跟宋際聊起了學問,想進一步摸清宋公子的路數。
沈師爺投來不解的眼神,袁剛回敬他一個嘲笑,威脅之意已經不言而喻。
沈複璁連連點頭:“雖有冊本,卻無戶籍。紮佐司底子不為穿青寨編戶齊民,寨中孩童即便熟讀聖賢之書,也冇有插手科舉的資格。”
這貴州城買書的人是真少,兩個秀才瞎扯半天,目睹都快入夜了,竟然冇有碰到其他主顧。
可惜期間已經變了,江南、江西科舉合作狠惡,讀書人想要脫穎而出,就必須玩出新花腔。從弘治末年開端,便伸展出一種複古民風,固然冇有離開程朱理學範圍,但也委宛表達了分歧的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