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大明春_036【自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因而乎,考落第人的宋公子,不但冇有獲得誇獎。反而落空自在,被父親囚禁在家中,隻能每天靠讀書打發時候。

在宋公子看來,當真讀聖賢書就夠了,哪來那麼多心中迷惑?

宋公子在中間聽得一頭霧水,他固然考上了舉人,但所學僅限於《四書集註》和《五經公理》,完整聽不懂兩人現在在講些甚麼。

龍場悟道,並不高聳。

“不過嘛,”沈師爺接著說,“我在江南亦聽過他的大名。此君自號陽明子,弘治末年,已豐年青士子稱其為‘陽明先生’,可見才學遠超凡人。”

而王陽明的“致知己”,也是“存天理,滅人慾”的另一個版本,隻不過二者的實現體例分歧罷了。

宋際當即起家扣問:“沈兄,你跟那位陽明先生是同親,可知他實在學問如何?與你比擬誰高誰低?”

誰知僅僅半個月,被禁足在家的宋際,竟然都傳聞了王陽明的大名。

而宋堅表示激烈反對,他固然有幾個兒子,但隻要宋際屬於嫡長孫,是獨一有資格爭奪貴州宣慰使的人選。外出遊學動輒數年,指不定哪天宋然死掉,宋公子趕返來黃花菜都涼了。

平分開書房以後,沈複璁才鬆了一口氣,對王淵說:“過幾日就要道試了,須作八股,還要考五經。”

沈師爺解釋道:“你對於‘理’的瞭解,隻是在拾朱子之牙慧。朱子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有還未曉得的事理,那就從已經曉得的事理去做。如果曉得事理還未做到,那就應當儘力踐行。知與行,在朱子看來是相互促進的,跟你那天說的話並無衝突。”

宋公子想要外出遊學,攜重金尋訪名師,為此後考進士做籌辦。

沈師爺明顯也聽到了關於王陽明的動靜,他苦笑道:“王幼安(王陽明)的父親就是狀元,家學淵源,我如何能跟他比?雖為同親,但王幼安少年時住在北京,他回浙江考鄉試的時候,我早就去給恩主當幕賓了,至今未曾見得一麵。”

這般事理,蠻人苗夷必定不懂,隻能傳給貴州的讀書人。

本來,朱熹以為萬物同源,太極其道,也即天理,即法例規律。太極生陰陽,衍萬物,氣化風行動本色,人與物都帶有本身的屬性。人的屬性有光亮,有陰暗,有清濁之分。

王淵不由問道:“先生,朱子的真義到底是甚麼?”

沈師爺可不會摻雜這類事兒,對付道:“令尊看管周到,臨時冇法可想,且待吾回家漸漸思之。”

統治者和道學家們,用襟曲解朱熹真意,最後搞得越來越邪乎。乃至後代的仙俠小說,都受此正理影響,覺得斬三屍成聖,就是要毀滅人的統統慾望。

宋公子抓住沈師爺的雙手:“沈兄,請務必儘快想出戰略!”

沈師爺警告道:“我的學問有限,不能教你太多高深事理。但我曉得,朱子不是普通人能非議的,起碼不是你現在能非議的。想要駁斥朱子,總得把朱子的統統著作都看一遍,你現在纔讀過幾本書?”

宋公子又問王淵:“你那天跟陽明先生聊了些甚麼?”

幸虧王淵春秋尚小,王陽明和席書都不跟他計算。

“宋公子急倉促派人尋我,就是要問這事兒?”王淵奇特道,“你是如何曉得陽明先生的?”

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傾慕女子,這些根基的欲求,在朱熹看來都是天理。他想滅的人慾,是浪費華侈、好色成性、妄圖享用等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