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化朝開端,南邊就風行滅頂女嬰,此中尤以江西和浙江為最,這同時也是百姓餬口最艱钜的兩個省。
可惜宗子死於海難,次子的腳也瘸了,冇法靠娶媳婦把嫁奩收回來。
王淵愈發獵奇:“誰關鍵你兒子性命?”
可惜啊,兒子是個不費事的!
兒子已經被扣下了,期限三天交錢贖人,不然就要扔進海裡餵魚。
農婦叩首道:“總督老爺先承諾了,我纔敢說。”
王淵正在對付那些客商,承諾錢塘潮到臨之前,必定有無數海船到達杭州。
達到貨棧時,士卒已經被甩開,反而是沿途收攏的百姓和差役有上百人之多。
王淵覺得又是來肇事的,皺眉問:“甚麼極刑?”
“誒,來了!”常三貴快步跑去。
也不乾彆的,就是幫著卸貨,然後把守清算一下貨色。
常三貴的破屋子和薄田,全都屬於拆遷範圍,並非用於建海港,而是建貨棧和修路。他身家明淨,又是拆遷戶,是以被雇來做工人。
常三貴是仁和縣的農戶,但那兩畝薄地底子不頂事,他隻能靠海吃海,以打漁為生。
王淵驀地一驚,不等農婦說完,便大喊道:“卿實,你帶五十軍士,去城南民安坊緝捕趙一刀,派人告訴縣衙捕快一起抓人。剩下的人,隨我去貨棧救火,快快快!”
“三貴,過來搭把手!”工頭喊道。
即便親家也是平常農戶,但嫁奩不能寒傖,不然要被笑話得抬不開端。他東挪西湊,還賣了一畝薄田,又跟人下海捕撈沙魚,總算湊夠了八兩銀子的嫁奩。
常三貴卻躊躇起來,愣愣蹲在那邊,等手裡的火棉燒了大半,才咬緊牙關決定扔出去。
王淵打馬疾走,沿途遇人便喊:“快隨我去救火,事成以後重重有賞!”
“三貴,你去哪兒?快出門領人為了!”之前的鄰居李四喊道。
萬積年間編的《溫州府誌》,也說本地雖中產之家,嫁女也必須給足嫁奩,生下女兒多丟棄。
貨棧還在修建當中,有一片空位被劃出來,用竹竿搭起簡易竹棚,即將出海的商品全都堆放於此。
這已經不是養不起的題目,而是嫁不起女兒,連富庶之家都挑選滅頂女嬰。
宗子死於海難,次子身患殘疾,長女已經嫁人,次女和幼女……儘皆溺斃!
幸虧,次女和幼女早已溺斃,不然就該輪到常三貴去跳海了。
也難怪我們前麵說的浙江巡按禦史唐鳳儀,會強行製定浙江男女結婚春秋。男的二十歲,女的十五歲,就必須婚嫁,違者法辦。有官府號令,給不出嫁奩的家庭,也能順利把女兒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