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甲午_第六十四章 序幕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妹的,這纔是真真的彈儘糧絕。

勝字營進入牡丹台後,火力又獲得必然程度的加強。盛星懷操縱職務之便,調來一挺格林快炮和三挺賽電槍加強防備。

“轟……”石雲開正浮想連翩,南門方向俄然傳來炮聲,日軍開端打擊了。

(第一章送到,稍後另有一章……剛想起來,明天是戀人節,健忘了祝賀大師戀人節歡愉,不過老馬向來都是隻過中國的“七夕”戀人節,健忘也情有可原,請大師包涵。)

石雲開一傳聞這個動靜就動了腦筋,格林炮固然好用,但是槍彈甚麼的都要依靠入口,畢竟是受製於人。而馬克沁固然不受正視,但因為全數零部件均能海內出產,較著具有更廣漠的遠景。

對這兩種機槍,石雲開都有印象。馬克沁重機槍自不必說,粗大的槍管是其最奪目標標記,隻要後代看過戰役片,信賴就對其過目不忘。而格林炮更是大名鼎鼎,後代在其根本生長而來的“火神炮”,伴跟著美國行動明星施瓦辛格的典範外型而家喻戶曉。

;

“艸!”想到這裡,石雲開忍不住罵出聲。石雲開固然不至於絕望但是也很蒼茫,他不知是該罵老天還是罵朝廷,或者是應當罵該死的日本人。

賽電槍,就是大名鼎鼎的馬克沁重機槍,馬克沁機槍是天下上第一種真正勝利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主動兵器。其口徑為11。43毫米,槍重27。2公斤,采取槍管短後坐(19毫米)式主動體例,水冷槍管。馬克沁機槍還在試製階段時,清當局即對這類能力龐大的新式兵器表示出了稠密的興趣。早在1888年就由金陵製造局開端引進仿造,今後,中國開端進入重機槍的製造期間。

清國堡壘,多是磚石佈局,壘壁高一丈二尺,上不封頂,守軍居於堡壘中借用槍眼往外射擊。

臨時安設幾十口人,瑣事還是很多,住的帳篷要紮,用的被褥要備齊,人吃馬嚼都要石雲開操心。石雲開也不推讓,一一安設好這才上了牡丹台。

這些數字固然隻是盛軍的庫存,但以此類推,其他各軍的狀況也不甚悲觀。就已勝字營為例,據石尚義通報,現在勝字營另有儲糧八百餘石,75毫米行營炮彈千發擺佈,1888委員會式步槍圓頭槍彈30萬發。這些儲備如果隻供勝字營利用,大抵還能對峙半月,但如果要歸於平壤諸軍同一調配,也隻能是杯水車薪。

格林快炮是一種手動型多管扭轉機關槍。是由美國人理查・喬登・加特林(RichardJordanGatling,其人名一譯加特林,故此槍也被譯作加特林快炮或譯作蓋特機槍/機炮)在1860年設想而成的,是活著界範圍內大範圍第一支合用化的機槍。同治年間,格林快炮輸入中國,

固然是不情不肯的進城,但入了勝字營,金家世人臉上神采還是較著變得輕鬆很多。正如石雲開所說,戰事一起刀槍無眼,誰都不肯意拿本身的生命賭兩邊的炮彈不會落到本身頭上。

這兩種槍各有好壞,此時的格林炮還冇有生長到采取電動驅動的內部傳動佈局,而需求手工轉動轉輪驅動槍管才氣擊發,但因其槍彈均為入口采取無煙火藥而廣受歡迎。馬克沁重機槍固然佈局可靠,操縱相對簡樸,但因其槍彈均為海內出產而采取黑火藥作為******,是以雖經仿造但發覺不慎合用,已於客歲停造,僅出產30餘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