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_第15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律累降雖多,各不得過四等。此止法者,不徒為之,蓋有所礙,不得不止。據律,“更犯,有曆任官者,仍累降之;所降雖多,各不得過四等。”注:“各,謂二官各降,不在通計之限。”二官,謂職事官、散官、衛官為一官;勳官為一官。二官各四等,不得通計,乃是共降八等而止。予考其議,蓋除名敘法:正四品於正七品下敘,從四品於正八品上敘,便是降先品九等。免官、官當若降五等,則反重於除名,此不得不止也。此律今雖不消,然用法者須知立法之意,則於新格無所抵捂。預檢正刑房公事日,曾遍詢老法官,無一人曉此意者。

鹽之品最多,前史所載,蠻夷間自有十餘種;中國所出,亦不減數十種。今公私通行者四種:一者末鹽,海鹽也,河北、京東、淮南、兩浙、江南東西、荊湖南北、福建、廣南東西十一起食之。其次顆鹽,解州鹽澤及晉、絳、潞、澤所出,京畿、南京、京西、陝西、河東、褒、劍等處食之。又次井鹽,鑿井取之,益、梓、利、夔四路食之。又次崖鹽,生於土崖之間,階、成、鳳等州食之。唯陝西路顆鹽有定課,歲為錢二百三十萬緡。自餘盈虛不常,約莫歲入二千餘萬緡。唯末鹽歲自抄三百萬,供河北邊糴,其他皆給本處經費罷了。緣邊糴買仰給於度支者,河北則海末鹽,河東、陝西則顆鹽及蜀茶為多。運鹽之法,凡行百裡,陸運斤四錢,船運斤一錢,以此為率。

皇祐二年,吳中大饑,殍殣枕路。是時範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於湖上,自春至夏,住民空巷出遊。又召諸梵刹主首,諭之曰:“饑歲工價至賤,能夠大興土木之役。”因而諸寺事情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奏劾杭州不卹荒政,嬉遊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敘以是宴遊及興造,皆欲以發不足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給於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饑,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饑,因之以成績民利,此先王之美澤也。

世傳算茶有三說法最便。三說者,皆謂見錢為一說,犀牙、香藥為一說,茶為一說。深不然也。此乃三分法,其謂緣邊入納糧草,其價折為三分,一分支見錢,一分折犀象雜貨,一分折茶爾。後又有並折鹽為四分法。變動不一,皆非三說也。予在三司,求得三說舊案。三說者,乃是三事:博糴為一說,便糴為一說,直便為一說。其謂之博糴者,極邊糧草,歲入必欲足常額,每歲自三司拋數下庫務,先封樁見錢、緊便錢、緊茶鈔,然後召人入中。便糴者,次邊糧草,販子先入中糧草,乃詣京師算請慢便錢、慢茶鈔及雜貨。直便者,販子取便,於緣邊入納見錢,於京師請領。三說,先博糴,數足,然後聽便糴及直便。以此販子競趨搶先,赴極邊博糴,故邊粟常充沛,不為諸郡分裂,糧草之價,不能翔踴,諸路稅課,亦皆盈衍,此良法也。予在三司,方欲講究,會左遷,不果建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