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_第15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律雲:“免官者,三載以後,降先品二等敘。免所居官及官當者,期年以後,降先品一等敘。”降先品者,謂免官二官皆免,則從未降之品降二等敘之;免所居官及官當,止一官,故降未降之品一等敘之。今敘官乃從見存之官更降一等者,誤曉律意也。

劉晏掌國計,數百裡外物價高低,本日知之。人有得晏一事,予在三司時,嘗行之於東南。每歲發運司和糴米於郡縣,未知價之高低,須先具價申稟,然後視其貴賤,貴則寡取,賤則取盈。儘得郡縣之價,方能契數行下,比至則粟價已增,以是常得貴售。晏法例令多粟通途郡縣,以數十歲糴價與所糴粟數高低,各為五等,具籍於主者。粟價才定,更不申稟,立即稟收,但第一價則糴第五數,第五價則糴第一數,第二價則糴第四數,第四價則糴第二數,乃即馳遞報發運司。如此,粟賤之地,自糴儘極數;其他節級,各得其宜,已無枉售。發運司仍會諸郡所糴之數計之,若過於多,則損貴與遠者;尚少,則增賤與近者。自此,粟價何嘗失時,各當本處豐儉。本日知價,信皆有術。

河北鹽法,太祖天子嘗降墨敕,聽官方賈販,唯收稅錢,不準官榷。厥後有司屢請閉固,仁宗天子又有批詔雲:“朕終不使河北百姓常食貴鹽。”獻議者悉罷遣之。河北父老,皆掌中掬灰,藉火焚香,望闕喝彩稱謝。熙寧中,複有獻謀者。予時在三司,求訪兩朝墨敕不獲,然大家能誦其言,議亦競寢。

世傳算茶有三說法最便。三說者,皆謂見錢為一說,犀牙、香藥為一說,茶為一說。深不然也。此乃三分法,其謂緣邊入納糧草,其價折為三分,一分支見錢,一分折犀象雜貨,一分折茶爾。後又有並折鹽為四分法。變動不一,皆非三說也。予在三司,求得三說舊案。三說者,乃是三事:博糴為一說,便糴為一說,直便為一說。其謂之博糴者,極邊糧草,歲入必欲足常額,每歲自三司拋數下庫務,先封樁見錢、緊便錢、緊茶鈔,然後召人入中。便糴者,次邊糧草,販子先入中糧草,乃詣京師算請慢便錢、慢茶鈔及雜貨。直便者,販子取便,於緣邊入納見錢,於京師請領。三說,先博糴,數足,然後聽便糴及直便。以此販子競趨搶先,赴極邊博糴,故邊粟常充沛,不為諸郡分裂,糧草之價,不能翔踴,諸路稅課,亦皆盈衍,此良法也。予在三司,方欲講究,會左遷,不果建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