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_第19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熙寧六年,有司言日當蝕四月朔。上為徹膳,避正殿。一夕微雨,明日不見日蝕,百官入賀,是日有皇子之慶。蔡子正為樞密副使,獻詩一首,前四名曰:“昨夜薰風入舜韶,君王未禦正衙朝。陽輝已得前星助,陰氵沴潛隨夜雨消。”其敘四月一日避殿、皇子慶誕、雲陰不見日蝕,四句儘之。當時無能過之者。

前人文章,自應律度,未以音韻為主。自沈約增崇韻學,其論文則曰:“欲使宮羽相變,低昂殊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一簡以內,音韻儘殊;兩句當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自後浮巧之語,體製漸多,如傍犯、蹉對、假對、雙聲、疊韻之類。詩又有正格、偏格,類例極多。故有三十四格、十九圖、四聲、八病之類。今略舉數事。如徐陵雲:“陪遊馺娑,騁纖腰於結風;長樂鴛鴦,奏新聲於度曲。”又雲:“厭長樂之疏鐘,勞中宮之緩箭。”雖兩長樂,意義分歧,不為反覆,此類為傍犯。如《九歌》:“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當日蒸蕙肴,對奠桂酒,今倒用之,謂之蹉對。如“自朱邪之狼狽,致赤子之流浪。”不唯赤對朱,邪對子,兼狼狽、流浪乃獸名對鳥名。又如“廚人具雞黍,沖弱摘楊梅”;“當時物議朱雲小,後代申明白日長”。以雞對楊,以朱雲對白日,如此之類,皆為假對。如“幾家村草裡,吹唱隔江聞。”幾家、村草,與吹唱、隔江,皆雙聲。如“月影侵簪冷,江光逼屐清。”侵簪、逼屐,皆疊韻。詩第二字側入,謂之正格,如“鳳曆軒轅紀,龍飛四十春”之類。第二字平入謂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之類。唐名賢輩詩,多用正格。如杜甫律詩,用偏格者十無一二。

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唯李益、王之奐、暢諸三篇能狀其景。李益詩曰:“鸛雀樓西百尺牆,汀洲雲樹共茫茫。漢家簫鼓隨流水,魏國江山半落日;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知長。風煙並在思歸處,遠目非春亦自傷。”王之奐詩曰:“白日依山儘,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暢諸詩曰:“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凡間。天勢圍平野,河道入斷山。”

文潞公歸洛日,年七十八。同時有中散大夫程珦、朝議大夫司馬旦、司封郎中致仕席汝言,皆年七十八。嘗為同甲會,各賦詩一首。潞公詩曰:“四人三百十二歲,況是同生丙午年。招得梁園為賦客,分解商嶺采芝仙;清談亹亹風盈席,素髮飄飄雪滿肩。此會向來誠未有,洛中應作畫圖傳。”

金陵人胡恢博物強記,善篆隸,臧否人物,坐法失官十餘年,得誌貧苦,赴選集於京師。是時韓魏公當國,恢獻小詩自達,其一聯曰:“建業關山千裡遠,長安風雪一家寒。”魏公深憐之,令篆太學石經,是以得複官,任華州推官而卒。

棗與棘相類,皆有刺。棗獨生,高而少橫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為彆。其文皆從束,音刺,木芒刺也。束而相戴立生者,棗也;束而比擬橫生者,棘也。不識二物者,觀文可辨。

晚唐、五代間,士人作賦,用事亦有甚工者。如江文蔚《天窗賦》:“一竅初啟,如鑿開渾沌之時;兩瓦鴪飛,類化作鴦鴦以後。”又《土牛賦》:“飲渚俄臨,訝盟津之捧塞;度關儻許,疑函穀之丸封。”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