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_第26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木中有文,多是柿木。治平初,杭州南新縣民家析柿木,中有“上天大國”四字,予親見之,書法類顏真卿,極有筆力。國字中間或字,仍起挑作尖口,滿是顏筆,知其非偽者。其橫畫便是橫理,斜畫便是斜理。其木直剖,偶當天字平分,而天字不破,高低兩畫並一腳皆橫挺出半指許,如木中之節。以兩木合之,如合契焉。

延州天山之巔,有奉國梵刹,寺庭中有一墓,世傳屍毗王之墓也。屍毗王出於佛書《大智論》,言嘗割身肉以飼餓鷹,至割肉儘。明天山之下有濯筋河,其縣為膚施縣。詳“膚施”之義,亦與屍毗王說符合。按《漢書》,膚施縣乃秦縣名,此時髦未有佛書,疑先人附會縣名為說。雖有唐人一碑,已漫滅斷折不成讀。慶曆中,施昌言鎮鄜、延,乃壞奉國寺為倉,發屍毗墓,得千餘秤炭,其棺槨皆朽,有枯骸尚完,脛骨長二尺餘,顱骨大如鬥。並得玉環玦七十餘件,玉衝牙長僅盈尺,皆為在位者所取;金銀之物,即入於夫子。爭奪珍寶,遺骸多為拉碎,但貯一小函中埋之。東上閣門使夏元象時為兵馬都監,親董是役,為予言之甚詳。至明天山倉側,昏後獨行者常常與鬼神遇,郡人甚畏之。

世傳虹能入溪澗飲水,信然。熙寧中,予使契丹,至其極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帳。是時新雨霽,見虹下帳前澗中。予與同職扣澗觀之,虹兩端皆垂澗中。令人過澗,隔虹對峙,相去數丈,中間如隔絹綃縠。自西望東則見;立澗之東西望,則為日所鑠,都無所睹。久之稍稍正東,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複見之。

異事異疾附

世有奇疾者。呂縉叔以知製誥知潁州,忽得疾,但縮小,臨終僅如小兒。前人未曾有此疾,終無人識。有鬆滋令薑愚,無他疾,忽不識字,數年方稍稍複古。又有一人家妾,視直物皆曲,弓弦界尺之類,視之皆如鉤,醫僧奉真親見之。江南逆旅中一老婦,啖物不知飽。徐德占過逆旅,老婦訴以饑,其子恥之,對德占以蒸餅啖之,儘一竹簣,約百餅,猶稱饑不已;日蝕飯一石米,隨即痢之,饑複仍舊。京兆醴泉主簿蔡繩,予朋友也,亦得饑疾,每饑立須啖,稍遲則頓仆悶絕。懷中常置餅餌,雖對貴官,遇饑亦便齕啖。繩有美行,博學有文,為時聞人,終以此不幸。無人識其疾,每為之哀傷。

壽州八公山側土中及溪澗之間,常常得小金餅,上有篆文“劉主”字,世傳“淮南王藥金”也。得之者最多,天下謂之“印子金”是也。然止於一印,重者不過半兩罷了,鮮有大者。予嘗於壽春漁人處得一餅,言得於淮水中,凡重七兩餘,麵有二十餘印,背有五指及掌痕,紋理清楚。傳者以謂泥之所化,手痕正如握泥之跡。襄、隨之間,故舂陵、白水地,發土多得金麟趾、褭蹄。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極工巧。褭蹄作團餅,四邊無榜樣跡,似於平物上滴成,現在乾柿,土人謂之“柿子金”。《趙飛燕彆傳》:“帝窺趙昭儀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