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第14章 儘心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冇有了

高子曰:“禹之聲尚文王之聲。”孟子曰:“何故言之?”曰:“以追蠡。”

孟子曰:“《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見於色。”

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堂高數仞,榱題數尺,我得誌弗為也。食火線丈,侍妾數百人,我得誌弗為也。般樂喝酒,驅騁田獵,後車千乘,我得誌弗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製也,吾何畏彼哉?”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君子之守,脩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以是自任者輕。”

孟子曰:“賢者以其昭昭,令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令人昭昭。”

貉稽曰:“稽大不睬於口。”孟子曰:“無傷也。士憎茲多口。《詩》雲:‘憂心悄悄,慍於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慍,亦不殞厥問。’文王也。”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於其所為,義也。人能充無慾害人之心,而仁不成勝用也;人能充無穿逾之心,而義不成勝用也;人能充無受爾汝之實,無所往而不為義也。士未能夠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能夠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類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冇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