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明_第208章 河西走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按照訊息,陝西的盜賊已經被曹文詔遣散,盜賊的首級或死或擒,已經分崩離析,李自成這才長出一口氣。

李自成思考半晌,決定交給宋文。

全部河西走廊根據祁連山的走勢,大抵呈西北――東南走向,除了石羊河、討來河兩塊凸起的部位,根基上就是長方形,西為祁連山,東為邊牆,北麵是嘉峪關,南麵是祁連山的支脈拐出的分水嶺,後代稱為烏鞘嶺。

即便如此,現在的河西走廊,體量還是比李自成現在把握的西寧軍大很多,李自成如果要打他們的主張,也是不易。

古浪所境內的堡驛未幾,隻要鬆林堡、石峽關、泗水屯堡等寥寥數個,但這些堡驛都在古浪河以東,介於古浪河與邊牆之間,除了拱衛邊牆,首要還是保衛古浪河穀的通道,特彆是石峽關,傳聞最早築關的是大漢的霍去病將軍。

與古浪所極其首要的職位相稱,現在的古浪所,實際兵士達到五百人,在衛所兵士大流亡的景況下,這的確抵得上一個“衛”的兵士。

現在的陝西行都司就顯得相稱難堪了,西、東、北三麵彆離是祁連山和邊牆,獨一與大明本地有陸地上聯絡的、南麵的分水嶺,卻又把握在西寧軍的手中。

要想著全部河西走廊,還是太悠遠了,他現在體貼的是,古浪所現在已經屬於西寧,遵還是例,將設立古浪縣,縣城就是本來的古浪所,它坐落在古浪河西岸,應當有充足的淡水,隻要能出產糧食便行。

西寧軍占有莊浪衛的時候,相稱於衝破南麵的分水嶺,已經占有天時上的上風,宋文進入古浪所,相稱於在分水嶺以北獲得了必然的縱深,已經深切了河西走廊的南部。

這隻是一種感受,李自成並不曉得古浪所的實在環境,前次王安平送來古浪所的訊息,他的心機不在古浪所,隻是隨便瀏覽一遍,並冇有決計記在腦筋裡,他彷彿記得,王安平並不是利用信鴿,而是特地號令遊騎送回的訊息。

將兩封手劄交給傳令兵,讓他速速送至三川府,差未幾已是未時了,李自成倉猝去了女校,授了半下午的課。

從行軍圖上看,古浪所緊靠邊牆,位置相對獨立,介於莊浪衛和涼州衛之間。

七日以後,李自成方纔從女校回到後衙,已是收到訊息,宋文已經拿下碾伯所,因是飛鴿傳書,訊息量並不大,詳情會有傳令兵專門送達。

此中蜀道、淆函古道不但晦澀難行,沿途又有關隘,隻要朝廷駐紮一支軍隊,以盜賊的戰役力和手無縛雞之力,底子冇法大範圍通過,或者說,沿著這兩條門路流亡的盜賊和流民,根基上都被朝廷的雄師剿除了。

古浪所的麵積不大,又與莊浪衛之間隔著分水嶺,應當附屬於涼州衛,但現在倒是獨立成所,不知是甚麼原因,或許當年設想衛所時,莊浪衛與涼州衛之間,多了一塊空位,總不能閒著,朝廷在此設立了古浪所,用於防護這一段邊牆。

李自成拿起行軍輿圖,現在是三川府,也就是本來的碾伯所地區,已經集合了馬有水、宋文兩部,八百餘名流兵,既然盜賊的事冇有下文,他們也不能閒著,不如趁機由南向北,先拿下古浪所。

河西走廊固然封閉,但內部有山有水,滿足軍屯的前提,能贍養一多量兵士。

張獻忠厥後的入川了,並且在西川稱王,那是他主動入川,並且是在投降朝廷以後,獲得朝廷的庇護,有充足的時候穿越蜀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