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學讀的是廈門市東沃小學,與南普陀寺一牆之隔,與大劫獄的現場也近在天涯,在校生半數以上都是廈大後代,小小年紀讀大謄寫長文的民風極盛!從“放生池”畔走進故事,我讀的第一本大書天然是《小城春秋》莫屬。在書中的眾生像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劍平,不是吳堅,而是吳七。兒時我家保母的丈夫是漁民,住在廈港海邊的舊屋,左鄰右舍不是漁家,就是船埠搬運工,他們古銅的膚色,結實的身子骨,另有豪放的性子,都有吳七的影子。吳七這小我物對我們一代廈門人都有分歧程度的影響,我的同齡人張力在小說《蛇俠》、《烏肥古》的一些閩南海島豪傑的言行舉止,也能夠模糊地感受得吳七式的精華。(張力兄走5年了,再次記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