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廈門老郊區鷺江街道賴厝埕的“鷺江影劇院”裁撤後,這片麋集而堵塞的地區當中凹現出一方舒緩的空位,誰都清楚此處寸土寸金,但當局決定“還地於民”,將其僻為文明公園,引得四周百姓一片喝采。
在夏季淩晨陽光的暉映下,這個已具雛形的新公園最大的熱點則是老茶社,市民茶客連續到來,我們一撥老同窗也相聚一桌,木桌竹凳竹殼暖瓶泥精壺,齊刷刷迴歸傳統,最是那隻暖茶的粗瓷碗,我一眼盯住了碗上彩繪的公雞圖,喔喔喔,好生眼熟,半個世紀前的老圖案!茶老闆說是決計燒製的,(專門**我們老廈門郎?)每個碗還為此多花一元錢。
2015/1/26
當我回到茶桌仔與老同窗喝茶時,在茶多酚的導引下興趣勃發,侃侃而談:如果把這張汗青照片並參照其他幾張同年代的聚飲老照片,提煉熔鑄成一座茶桌仔的銅雕,樂陶陶升鬥小民,活脫脫販子情味,與老戲台老電影相互守望,與老水井老茶社相映成趣,同窗們異口同聲:“那豪情好!”
我在喝茶的間隙,四下探頭探腦,步入“都會憶坊”,內裡滿牆的老照片和滿屋老器物,揭示著老廈門百多年前的影影綽綽,有一張1871年泛黃的老鏡頭讓我眼睛一亮:三個梳長辮子的廈門先民,正在一家茶行上班,這應當是廈門最早的茶商照片了,乃至有能夠是閩南乃至中國最早的茶商吵嘴照,壺起壺落幾春秋,潮漲潮退百餘年,茶商茶人茶客向來都是這座島城的一道不成或缺的風景,彰顯和折射出廈門作為中國烏龍茶最早和最大集散港口的龍頭職位!
該公園初建得勝,最大亮點是將本來鷺江劇院電影和戲劇的元素“複原”到園中,並在兩側騰空的公房裡,彆離建成“老城憶坊”、老茶社、傳統打金店、老書屋、老郵局等,揭示發賣老廈門手繪輿圖、老城區書簽、名片、路名牌等街巷遊配套商品和魚皮花生、蛋花酥、貢糖等閩南小點,並籌辦引入剪紙、捏泥人、糖畫等閩南傳統手工。公園裡還設置了24小時書屋和活動健身東西,方方麵麵新典典怯生生。
不過眼下這公園看上去更像一片清理潔淨的空位,於此曬曬太陽感覺滿舒暢,可一旦季候更替,遺憾就必將突顯。再則,因為樹小葉稀,園地空曠,固然設想上也煞費苦心,東拉銀幕西扯戲台,戲劇玩偶安排林林總總,但空落落貧乏一個標記性的形象,固然豎一柱電影海報如萬花筒,但略顯花梢和輕飄,而在清理園地時不測發明那口極具文史代價的古井,但井的本身形象低矮,有力舉托起公園的氣場,我覺得老劇院文明公園需求有一座造像,彷彿白鷺洲公園的“白鷺女神”。